六何法,又稱6W分析法或5W1H,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時(When)、何地(Where)、何解(Why)及如何(How)。
由這六個疑問詞所組成的問句,都不是是非題,而是需要一或多個事實佐證的應用題。有時“如何”不計在内,因為“如何”可以被“何事”、“何時”和“何地”描述,變成“五何法”。
分析問題的方法
6W為西方的分析問題方法的總結,中華文化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問三不知”的典故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鄧拓在他的《變三不知為三知》一文中,對“始、中、終”做了很詳細的闡述: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開端或創始階段,它包括了事物發展的曆史背景和萌芽狀态的種種情況在内。
‘中’,就是事物在發展中間的全部過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斷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間各種複雜變化過程在内。
‘終’,這就是事物發展變法的結果,是一個過程的終了,當然它同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新過程的開始。
另外,利用佛學中的四谛也能夠概括兩重的因果關系(即是迷界的因果和悟界的因果),也可以用作分析問題。
内容
5W 1H:是對選定的項目、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何因Why)、對象(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5W1H分析法思路
1、對象 (What)——什麼事
公司生産什麼産品?車間生産什麼零配件?為什麼要生産這個産品?能不能生産别的?我到底應該生産什麼?例如:如果這個産品不掙錢,換個利潤高點的好不好?
2、場所 (Where)——什麼地點
生産是在哪裡幹的?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地方幹?換個地方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地方幹?這是選擇工作場所應該考慮的。
3、時間和程序 (When)——什麼時候
例如這個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麼時候幹的?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幹?能不能在其他時候幹?把後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幹?
4、人員 (Who)——責任人
這個事情是誰在幹?為什麼要讓他幹?如果他既不負責任,脾氣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換個人?有時候換一個人,整個生産就有起色了。
5、為什麼(Why)——原因
為什麼采用這個技術參數?為什麼不能有變動?為什麼不能使用?為什麼變成紅色?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為什麼采用機器代替人力?為什麼非做不可?
6、方式 (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藝方法,例如,我們是怎樣幹的?為什麼用這種方法來幹?有沒有别的方法可以幹?到底應該怎麼幹?有時候方法一改,全局就會改變。
步驟 即ECRS分析原則
ECRS内容步驟:
取消(Eliminate)
就是看現場能不能排除某道工序,如果可以就取消這道工序。
合并(Combine)
就是看能不能把幾道工序合并,尤其在流水線生産上合并的技巧能立竿見影地改善并提高效率。
重排(Rearrange)
如上所述,改變一下順序,改變一下工藝就能提高效率。使其能有最佳的順序、除去重複、辦事有序。
簡化(Simplify)
将複雜的工藝變得簡單一點,采用最簡單的方法及設備,以節省人力、時間及費用 ,也能提高效率。
無論對何種工作、工序、動作、布局、時間、地點等,都可以運用取消、合并、重排和簡化四種技巧進行分析,形成一個新的人、物、場所結合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關系圖
ECRS與5W1H對應關系分析圖
Why---------為什麼要做,是原因;
What--------做什麼,做成什麼,是目标;
where-------在哪兒做,是地點;
when--------什麼時候做,是時間;
Who---------誰來做,是執行對象;
How---------怎麼做,是方法;
修辭
魯德亞德·吉蔔林在1902年的《如此故事》中的《跟鳄魚拔河的小象》有以下詩句,提到了六何(5W1H);
原文: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men:(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Their names are What and Why and WhenAnd hoW and Where and Who.
翻譯:我養了六名忠實的仆人:(我所知道的都是他們教的)他們名叫何事、何解與何時以及如何、何地與何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