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京劇的很多劇目都來自于昆曲,那麼《白蛇傳》這出戲也來自于昆曲。今天的昆曲實際還在演類似的戲,當然是北昆,因為戲裡有很多打鬥的場面,北昆實際是昆曲弋陽腔的結合,那麼南昆有沒有這部戲就不得而知了。
《白蛇傳》中的白素貞
在解放前,全部《白蛇傳》,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唱昆腔的。比如說“金山寺.水鬥”,“斷橋相逢”,那麼也有一部分是唱皮黃的比如說“下山.遊湖”和後面兒的“許世林.祭塔”,當然“祭塔”也有昆腔的劇目,那麼京劇“祭塔”賣的就是那段兒反二黃,據老輩戲迷說,最早的那段兒反二黃,要唱将近快一個小時,其唱腔之長令人乍舌,光那幾句娘好比就有好多句,可能是過去的人們能坐得住吧?或者老藝人的唱确實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後來的人由于心态浮躁,就越來越聽不得這種慢悠悠,唱個沒完沒了的這種曲子了,于是這段反二黃從梅蘭芳開始,唱詞就在不斷地在消減,到張君秋已經減的大約不足半個小時,娘好比也隻保留了四句。整出戲也不過不出一個小時就唱完了。
《祭塔》
我們今天看到的《白蛇傳》是四九年以後,由當時主抓戲曲改革的戲改局主要領導田漢寫的改編本。裡面已經沒有多少昆曲的痕迹了,起碼唱腔唱詞上是這樣,全部都是皮黃腔,而且與過去的演法,故事情節,思想内容,主題都已經不大一樣了,連稱呼都不一樣,過去青蛇管白蛇叫娘娘,那麼現在叫姐姐。
當然田漢的本子,破除的就是那種封建的等級觀念,樹立的是“新思想”,什麼娘娘一律都得平等姐妹相稱。并且他的唱詞裡也加了不少宣揚“愛情”的那種東西,追求新的思想理念,比如說《白蛇傳》斷橋,白蛇痛斥許仙回憶過往的時候,唱詞裡新名詞讓人眼暈:我愛你什麼什麼……我愛你什麼什麼……很有意思,知道的是古代故事,不知道以為是今天的婦女解放追求婚姻自由愛情至上呢。
白素貞怒斥許仙無情無義
那麼《白蛇傳》這出戲過去是非常講究的,因為畢竟傳承很久遠,那些大師不斷地在改革完善,就是去僞存真的一種維護修繕。比如最早白蛇頭上戴的額子是非常大的,我們今天看,那時候的頭上好像頂着一個大包袱,也不知道分量沉不沉?美不美觀先不說,就頭上頂着這一大堆東西,也夠受的,那麼後來經過梅蘭芳的不斷改造,越來越小,越來越美觀。
當然,白蛇青蛇的頭面冠戴,也有一個演化過程,據說清朝演這出戲的時候,戴的也不是大額子,是漁婆罩,後來也不知道是哪位藝人給改成了戴大額子,後來梅蘭芳考慮到,畢竟青白二蛇也隻是妖精,不是女将,這樣穿戴也似乎不妥,于是逐漸就改為戴軟額子面牌上加紅色大絨球,如此慢慢就固定下來,逐漸接近今天青白二蛇的扮相,當然個流派之間還有細微區别,這個以後有機會在細談。
前輩藝人路三寶梅蘭芳演《金山寺》
那麼過去這出戲不止裝扮講究,身段也是很講究的,比如說白蛇,青蛇的身段動作是隻要動作一樣,都是一反一正的,那麼在斷橋的時候,他們三個人的身段也是呈“品字插花”身法運動,是特别優美的。當然後來編成新戲,都是要改革的,舊的要打破,要重新樹立新的一套,經過田漢之手,就把這出《白蛇傳》固定成今天這個樣子,過去的那些千錘百煉而留下的藝術精華,也基本上當做糟粕揚棄了。
梅蘭芳梅葆玖演《金山寺》
還好,那時候還允許各家各派都唱自己的腔兒,那麼也就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的唱法,這一點還是比較幸運的。比如:“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一段唱腔,就有不同流派的不同的唱法流傳。有王瑤卿給劉秀榮說的“南梆子”起的,還有杜近芳的“叫起”的,也就是先念“青妹慢舉”,再唱“龍泉寶劍”,後來張火丁弄的那個程派的,也是這樣唱的。還有導闆起的,好像楊春霞就是這樣唱的。
各派的唱法不同,唱詞也有些許的變化,但變化不大,因為田漢這個本子,是不允許你給人家改得太厲害的,當時他可是戲改局的主要領導,是這些藝人的頂頭上司!所以現在的就形成了今天的這種《白蛇傳》的演法,那麼過去昆弋腔和京劇混合的那種《白蛇傳》也就越來越沒有人會了,現在看基本上就算消失了。
歡迎關注荷露團珠談戲說戲聊戲
(聲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團珠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