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州灣仔區美食

廣州灣仔區美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5:57:55

大灣仔的夜,一檔由湖南衛視出品的綜藝節目,可以說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源頭之一,其賣點就是滿滿的懷舊風格,圍繞着經典老港星和大排檔文化這兩個主題,向觀衆呈現二者是如何碰撞出不一樣的味道。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1

最近幾年港區明星逐漸融入内地的娛媒領域,許多在上個世紀大紅大紫的明星開始進軍内地市場,使本來已經星程暗淡的港星又重新獲取大量關注,大有再起風雲之勢。但此前的局勢仍是港星作為參與者的其中一份子,并未有由港星作為主角的節目出現。

湖南衛視顯然也是看到了港星在内地娛樂版塊的熱度在不斷擡升,于是就有了《大灣仔的夜》這檔綜藝,完全以港星為主角的主題節目。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2

當初在官宣時,除了有老牌香港演藝人陳小春、張智霖、謝天華、梁漢文、林曉峰五人組作為賣點以外,還特地設定了一個非常有香港特色的主題——大排檔文化。節目中的設定就是五位港星來到廣州東山口某處老街區中,以聯合合夥人的形式經營一家大排檔的過程。

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幾期内容來看,這檔節目還是很有意思的。

五位港星要獨立經營大排檔,自然離不開必要的做飯技能,可是第一期的時候,五人初到經營場所時讓觀衆都傻眼了,原來五人之中隻有謝天華有做飯經驗,還是那種家常廚藝的水平,甚至在他檢視廚房的時候,我們都能夠看出似乎并不是經常出入廚房的感覺,要掌廚菜品繁多、出餐迅速的大排檔,隻他一人很難辦到。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3

而其他人呢?基本沒有進過廚房,更不要說做飯了,五個在人們眼中星光璀璨的香港明星,此時卻跟普通的糙老爺們兒一樣,撓頭搔耳,不知所措,讓人看了忍禁不住,立馬期待這樣的團隊接下來會弄出什麼幺蛾子。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4

不過看過後面幾期的觀衆都知道了,雖然确實有很多意外的看點,比如港普之間的搞笑碰撞、糙男人幹活出的洋相等等,但意想不到的是大排檔居然讓這五個人勉強支撐了下來,自然這也離不開節目組對人流的控制,否則五個人得忙死。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5

雖說這檔綜藝是大排檔主題,但是很顯然,以五位主角的實力是很難撐起真正的大排檔的,如果早期節目組在選角時能夠考慮加入一位具有一定廚藝水準的成員,或許還能夠把大排檔的風味更完整的發揮呈現出來,畢竟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熟知的街頭大排檔,實際正是起源于香港本土。

街頭飲食文化其實曆史悠久,但被稱為大排檔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卻是源自于香港。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6

上個世紀40年代,受地區戰亂影響,整體局勢不穩,香港普通民衆的生活也十分艱難,部分沒有設店資本的底層民衆,憑借自己一點謀生的廚藝技術,在路邊擺下幾張桌椅,配備幾個簡單的廚具,開始在街邊販賣快餐食品,由于廉價快出餐的特點,逐漸被大衆接受,畢竟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經常出入餐廳享用精緻的美食和整潔的服務的,更何況是當時局勢動蕩的年代。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7

但剛開始大排檔的名号并未興起,直到5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對這些街頭攤位進行管理,就像現在辦理營業執照一樣,香港政府要求路邊攤需要辦理固定攤位小販牌照,否則不允許營業。于是這些街邊小攤都按照政府要求辦理了自己的牌照,為了方便檢查和保存,商販們都把自己的牌照裝裱起來,防止油煙污染和損毀,并挂在自己攤位的顯眼部位,以便顧客和政府查驗,于是這些挂有牌照的攤位逐漸被人們稱之為“大牌檔”。“大牌”自然是指攤位上懸挂的牌照,而“檔”在粵語文化圈中通常就是指代攤位、小店面,比如我們在廣州一些商貿興旺的地帶,經常能夠聽到或看到“檔口”這個詞,就是指的那些小商販和搞批發貿易的人做生意擺貨囤貨的店面。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8

不過後來不知怎麼,大牌檔逐漸被傳為大排檔,可能是後來許多攤位檔口人流較大,往往擺放多人并排坐餐的餐位,看起來是一大排人一起吃飯的感覺,于是就有了大排檔的說法,沿用至今。

随着香港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路邊攤也逐漸走下了輝煌的神壇,許多快餐經營者都開始進入店鋪當中繼續經營,而随着市政管理的升級和市區規劃發展的需要,許多大排檔的牌照也被收回,或是規劃的指定區域定點經營,路邊攤的數量持續減少,而香港的大排檔文化開始走向固定店鋪、精美裝修、霓虹燈宣傳的港風大排檔,并形成世人對于香港印象的一部分。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9

而香港人也十分認同大排檔文化作為香港文化的基因組成一部分,這一點從香港影視劇作品中諸多大排檔場景就能夠看出來。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10

香港的大排檔文化不僅僅是為内地帶來了大排檔的名号,許多在内地出現的點心菜品也都是随着香港大排檔一起進入内地,而作為同源的廣東地區,更是在大排檔美食文化中相互影響,呈現出香港和内地飲食文化的融合現象。而香港因為獨特的經濟位置,接受了許多西方飲食文化,産生了獨具特色的港式西點,比如西多士、菠蘿包、絲襪奶茶等,但這些更多的是在港式餐廳中出現,而大排檔中更多的是中式餐飲,多以煎炒為主。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11

傳入國内的大排檔并未完全繼承香港特色,特别是在中北部地區,大排檔結合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發展出燒烤、串串、麻辣燙等特色攤位,可以說發展到現今,在内地的大排檔似乎選擇更為豐富一些。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12

反觀現如今的香港大排檔文化,已經落得如其他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尴尬境地,處于持續衰落的局面,甚至于在2009年的時候,香港政府需要通過發布保育方案去促進大排檔的傳承和發展。原本大排檔的牌照是具有較為嚴苛的承續條件的,僅可轉至配偶名下。後來為了保證大排檔的傳承,放寬了承續條件,改為直系親屬都可以承接,甚至考慮向有興趣者簽發新的牌照,這樣做的目的都是保障大排檔的傳承,鼓勵大排檔文化發展。

廣州灣仔區美食(你真的了解大排檔嗎)13

但即便如此,持有牌照的大排檔仍沒有明顯的壯大趨勢,據說直至今日存續的有牌照的大排檔已經不足30家。

或許正是香港大排檔文化的這種急需存續的期望,《大灣仔的夜》這檔綜藝節目才孕育而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