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嚴防規模性返貧?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創稿,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要嚴防規模性返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創稿
對易返貧緻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防止返貧,既是一個動态的概念,也是一個長期性行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确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就此,筆者認為,要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構築好防止返貧的“防火牆”,就必須繼續響鼓重錘抓緊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杜絕貧困複歸。
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防止返貧的監測幫扶機制是對返貧因素、脫貧效果進行監測,并依據脫貧信息的科學高效傳遞,基于監測結果綜合判定并觸發相應後續流程的機制。筆者認為,首先,要通過統籌完善健全針對于弱勢群體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把返貧以及返貧邊緣人群數據納入大數據監測體系。基于現行相關措施,在對識别、内涵、層級化、物質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治理,在構建完整的組織保障上作進一步探讨研究,統籌信息,确定預警檢測範圍,構建自上而下的監測預警機制,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社會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其次,由于返貧原因的複雜性,對潛在的返貧風險還要有系統性、前瞻性判斷。要把由于各種原因處于生活窘境的多維返貧群體納入監測範圍,将幫扶救助與改善民生作為主要的、長期的任務,在實施就業、教育以及醫療等基本社會公共服務的基礎上,構建全方位的救助體系。同時,對不可控的突發性災害以及造成斷崖式返貧的群體,要允許結合實際,應納盡納,反應快速,用好中央出台的33項銜接政策,調整銜接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使用結構,優先安排實施防止因災返貧急需項目。要統籌醫保、民政、教育、住建等部門,采取多層次、複合式的幫扶舉措,切實做到精準監測、精準幫扶,逐步提升幫扶保障水平,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産業,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發展特色産業是我國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要求,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要發展特色産業。在發展特色産業的過程中,要推行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核心、以企業與金融為支撐的防返貧産業體系,要利用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相關渠道,構建融合體系,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等多形式、多規模相契合的新型農業,促進農業生産産業鍊與價值鍊的延長,保證每個脫貧村都有主導産業、有帶動企業、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把“輸血”式防返貧變為“造血”式防返貧,徹底阻斷規模性返貧現象的發生。要增強農村科技普及力度,用現代化手段賦能防返貧。在農村産業革命浪潮中,要通過健全精細化的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勞務協作,将特色資源挖掘、前瞻技術突破相結合,精益求精,深耕特色優勢農業。要做好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農技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為農民、為合作社提供精細服務和精準指導,推動特色優勢農産品精細生産和精深加工,促使農業産業鍊增值。此外,要激勵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優秀脫貧成果的群衆參與相關工作,将創新鄉村振興機制與防返貧機制相融合,助推構建可持續防返貧長效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增強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措施,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增強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應增強“造血”功能,通過增強返貧戶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窮根、開掘富源。在實現易地搬遷後,如何鞏固搬遷成果,實現搬遷戶的生存緻富,使脫貧戶如何從“安居”轉向“樂業”,是一項重大課題。針對各地安置點的規模,在對社區的服務機構進行設置時,要結合易地搬遷的具體現實,對安置區的建設規模以及管理方式等進行考量,适當對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促進安置群衆與原生居民實現社會融合,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要合理引入社工服務模式,引導搬遷居民樹立正确的意識,讓其在新的生存環境中有“獲得感”與“主人翁”的歸屬感,增強自我發展意願。還要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加強對安置地區的外部環境建設,根據遷入地的産業基礎與資源條件,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引入更多的相關産業與企業在此立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給搬遷群體,增強自我發展空間。
(洪向華 解超,作者分别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博導、教授,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