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掃碼共享汽車。
東南網7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實習生 陳健 文/圖)近年來,共享單車刮起共享經濟熱潮,順勢推出的共享汽車也正接受市場的考驗。在福建,本土共享汽車品牌“沃出行”連日來被爆出押金退不了,公司面臨倒閉的消息。業内人士分析,共享汽車屬于重資産行業,一旦營銷上出現問題,或盲目擴張,很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
有網友認為,共享汽車的出現方便人們出行,在如何管理及更好發展的問題上,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運營公司、社會多方面共同努力。
有投資者認為,共享汽車不能成為共享經濟,隻是分時租賃,而市場上已有共享單車來解決最後一公裡,共享汽車隻是僞需求。
對此,記者走訪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政府部門,聽聽他們的看法。
押金套牢市面無車 消費者紛紛投訴
近日,有不少網友向本網反映稱,自己注冊了“沃出行”共享汽車APP,原先繳納的押金退不了,撥打客服電話一直沒有人接聽,市面上也沒有車輛可供使用。一些代理商也組成維權微信群。
在福州馬尾工作的吳坤明從去年開始注冊使用“沃出行”,前些日子他在論壇上發現有關于“沃出行”申請退還1500元押金無果的投訴帖子。“馬尾市區車輛本來就少,最近更是幾乎沒有,這次到他們福州總部看看能不能退回押金。”13日下午,在“沃出行”公司辦公地址福州世紀百聯大廈福建中沃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門口,吳坤明對記者如是說道。
該公司大門緊閉,玻璃門上貼着一張催繳房租的通知單,而玻璃門固定處已被撬開,輕輕一推就能進入。在世紀百聯物業保安的許可下,記者走進該公司,發現裡面空無一人,桌面綠植已經枯萎,電腦設備部分被拆除,員工離職交接清單、違規扣款告知函、鳌峰市場監督管理所12315消費者投訴轉辦單等資料清單被散亂丢棄在桌面上。
世紀百聯物業保安表示,在此之前已不斷有消費者前來投訴維權,警方此前也曾來過。
記者注意到,福建中沃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公司在近日公告中稱,用戶群體已達到20餘萬人,并且已經實現單車盈利,由于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沃出行”于6月30日進行股權重組,預計于7月底前完成重組工作,目前據數據統計,還有4000餘用戶存在押金退款失敗或違章待查詢。
福州“沃出行”公司内,空無一人。
無租賃資質人去樓空 “沃出行”聲稱重組
“目前‘沃出行’在福建市場共有353台車,福州市場有100多台。APP上一直顯示無車,是因為這些車都在用戶手上使用,沒人還車。大家都認為公司快倒閉了,所以希望占着車把充值金額用完。如此一來,造成公司車輛使用率上升為平時的4到5倍,加劇了市場恐慌。”“沃出行”相關負責人趙一勳對記者說,還有一些車輛在代理商手上,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這些車。他還稱,因為公司遭到大量投訴,支付寶賬戶被封。至于公司為何人去樓空,趙經理說,公司目前隻保留了客服、車管等三個部門,其餘部門都已經取消。
記者聯系了福州市道路運輸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福建中沃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并未到運管部門辦理租賃許可證,也就是說,該公司目前還不具備車輛租賃的資質。
對此,趙一勳表示,公司本月底可以完成重組,以後将不會采取代理商模式經營,所有市場車輛都會歸屬公司直營。
福州市台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已發出聲明,相關執法人員已在職能範圍内積極督促福建中沃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退款事宜,且已函告福州市交通管理部門介入處理。此前,執法人員就已前往福建中沃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發現該辦公場所已無人辦公,現場多次聯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電話均無人接聽。後續也将繼續關注并催促該公司退款,消費者可關注退款情況。同時,消費者也可直接向交通主管部門投訴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業内看法:
共享汽車企業為何陷入困境?
業内人士:盲目擴張 資金鍊易斷裂
據介紹,目前福建共享汽車品牌有“大聖出行”“嗒嗒用車”“gofun”“摩範出行”“優馳出行”“沃出行”“潮人租車”“evcard”等,福建九個設區市基本都可以見到共享汽車的身影。
“大聖出行”負責人韓帥作為業内人士表示,“沃出行”在商業模式不成熟的情況下,盲目擴張圈加盟商,在營銷上也出現了漏洞。共享汽車平台是重資産型行業,不像“滴滴”那類純平台型的企業,可以利用充值1000元送1000元吸引用戶。重資産型行業若也這樣營銷,極其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
今年6月,“沃出行”确實曾以充值1000元送1000元作為營銷手段。趙一勳認為,這類營銷可以增加用戶黏性,出現資金缺口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投資機構人士:系僞需求 投資風險高
北京一家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經理對記者說,很多項目披着共享經濟的外衣,實則不是。共享汽車準确地說應該是分時租賃的模式,它更多的是一種僞需求。從投資人角度來說,前兩年共享經濟是風口,今年資本收緊,共享汽車項目如果沒有資本注入,生存會比較艱難。“這種所謂模式的創新,不是技術的創新,它的門檻低,競争大,管理上有時也容易出現漏洞。”
福建本土一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則說,雖然共享汽車的市場容量還挺大,有市場痛點,但是對于投資人來說,商業模式還不是很清晰,投資回報率低,退出的渠道也少。
網友“兜兜裡木有糖”認為,共享經濟是資源共享,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從而減少浪費和節約成本。而反觀之,共享汽車并不代表共享經濟,包括現階段的共享單車,并沒有實現共享經濟的核心意義,反而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成為了瘋狂集資的手段。同樣也是由于共享功能,汽車使用方人多且混雜,不排除汽車被人為破壞或者發生故障造成後來者使用時存在安全隐患。
專家觀點:
應從共享汽車押金風波中讀出什麼?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丁兆增:消費者應集體維權
針對“沃出行”無法退押金事件,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丁兆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目前涉及的面較廣,應該由衆多消費者一起來做維權這件事。消費者應該盡量組成團體,并選出相應的代表,由代表向公安機關報案,讓公安機關來調查是否涉及經濟糾紛,以及相應的違法或者犯罪行為。如果涉及違法犯罪,公安機關應該立案;如果屬于經濟糾紛,消費者應該通過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的方式,讓消費者協會介入調查協調。除此之外,消費者還可以向人民法庭提起訴訟,向商家追究相應的違約賠償責任。
福建農林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文爛:企業應深思共享經濟發展條件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文爛認為,共享經濟是發展趨勢,但具體形态的共享經濟的發展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如客戶群體是誰、消費環境如何、設施設備是否齊全、市場風險是什麼及如何規避等都會影響具體形态的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相關企業進入共享經濟行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共享汽車企業面臨倒閉風險就說明,企業管理者沒有深入考慮上述問題。同時,王教授也進一步指出,從另一個側面是否也可以說明,目前的福州消費者對共享汽車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消費意願不強,也可能是福州現有的消費環境與設施設備還不能适應共享汽車的發展。
此前,王教授也表示,共享汽車的出現,對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及理念的轉變也會有促進作用。相關部門應盡快出台相應舉措,界定違法行為的處理,規劃相應停車位,發揮共享汽車的最大社會效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