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和密度知識點總結:
一,質量
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符号m
2. 質量的單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質量的測量(天平)
①放: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移:使用前将遊碼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調節方法“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④稱:稱量時,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按先大後小的順序向右盤中依次加砝碼,放最小砝碼右端下沉,取下後左端下沉,這時應取下最小砝碼,移動遊碼直到分度盤指在中央零刻度線處
⑤讀: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質量加上遊碼質量
⑥收:測量完畢将砝碼放回盒内,遊碼歸零
4. 質量的特殊稱量方法:
①積累法:适用于微小的物體質量的測量。“稱多算少”,去n個小物體稱出其總質量M,則每一個小物體的質量m=M/n
②質量差法:測量液體質量時,一般先測量容器的質量m.再測量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則液體的總質量m液=M-m
5. 在天平使用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引起的誤差
1. 遊碼沒有歸零,讀數偏大
2. 砝碼生鏽,讀數偏小
3. 砝碼破損,讀數偏大
1. 砝碼上有油污,讀數偏小
2. 右盤放物體,左盤放砝碼(使用遊碼)讀數偏大
例1:下列事例中,物體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
A:由熱變冷的鋁鍋
B:燒杯中正在沸騰的水
C:鐵球被壓成鐵餅
D:從地球帶到太空的食品
二.密度
1.密度: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比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意義:單位體積所含物質的多少;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體積是1m3的水,其質量是1.0*103kg
3.密度的符号是ρ。單位是kg/m3,g/cm3; 換算1.0*103kg/m3=1g/cm3
4.公式ρ=m/v
5.對密度的理解:
①密度是在數值上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但是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和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②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一般情況下不同物質的密度不同,但是密度相同也不一定是同種物質
③物質的密度和質量,體積無關,物質的密度和物質溫度和所處狀态有關。
3. 質量-體積圖像分析;
圖為物體的質量随體積變化而變化的圖像,這個圖像中縱坐标的值比
上橫坐标的比值代表密度,越靠近縱坐标(m)物質的密度越大
4. 判斷金屬球是否空心的方法;
①密度比較法:把求出的球的密度與金屬密度比較,如果密度比金屬的密度小,則球是空心的
②質量比較法:假設金屬球是實心的,求出實心球的質量和金屬球的質量作比較,如果金屬球的質量小于實心球的質量,那麼球是空心的
③體積比較法:假設金屬球是實心的,求出金屬球的體積和實心球進行比較,如果金屬球的體積大于實心球的體積,則金屬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等于金屬球的體積減去實心的部分的體積
5. 溫度對密度的影響:熱脹冷縮對體積的影響
1)氣體受熱膨脹明顯受溫度影響較大
2)固體和液體熱脹冷縮不明顯,溫度變化不大時,可忽略溫度對密度的影響
3)水的反常膨脹,水在4℃時密度最大,溫度升高或降低密度都會變小
6. 密度鑒别物質;我們可通過計算物質的密度,再查密度表确定這種物質屬于那種物質
例1;下列情況中,物質密度不變的是( )
A:把紙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氣罐中的氧氣用掉一部分 D:把鐵絲燒紅
例2:小明同學學習了密度公式ρ=m/v以後,對它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ρ與m成正比,與V成反比 B:無論是否為同種物質,ρ大的m一定大
C:無論V是否相同,ρ大的m就大ρ小的m就小
D: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狀态,同一溫度下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三.密度的測量
1. 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用途:量筒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也可以測量形狀不規則的固體
2)量筒的單位是ml;1ml=1cm3
3)量筒的讀取:平視量筒内液體凹液面底部,俯視讀數變大,仰視讀數變小
2.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1)實驗原理:ρ=m/v
2)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細線
3)實驗步驟:
①用天平稱出小石塊的質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V1
③将石塊用細線拴好,并緩慢投入水中,水面上升到V2,則石塊的體積V=V2-V1
④求出石塊的密度ρ=m/V2-V1
3.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原理:ρ=m/v
2)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
3)實驗步驟:
①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部分鹽水,測出鹽水的體積V
③用天平測出剩餘鹽水和燒杯的質量m2,則量筒内被測鹽水的質量m=m1-m2
④算出鹽水的密度ρ鹽=m1-m2/V
整理不易,請點贊收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