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給生活留白的詩意?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對很多人來說,詩歌并不陌生從語文課堂上的誦讀,到綜藝節目裡的比拼,每個人都可以在凝練的筆觸中感受深沉的情懷,在傳神的語句裡捕捉真摯的情感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心生“現代人是否還需要讀古詩”的困惑,提出“古詩鑒賞有沒有答案”的疑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懂得給生活留白的詩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很多人來說,詩歌并不陌生。從語文課堂上的誦讀,到綜藝節目裡的比拼,每個人都可以在凝練的筆觸中感受深沉的情懷,在傳神的語句裡捕捉真摯的情感。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心生“現代人是否還需要讀古詩”的困惑,提出“古詩鑒賞有沒有答案”的疑問。
詩歌是一門語言表達的藝術。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彰顯了漢語表達的獨特魅力。相較于其他文體,古詩的一大特點就是短小精悍,講求用雅緻凝練的語言實現抒情表義,含義深長的同時又追求音韻協調,朗朗上口,易于記誦。看到大雪紛飛,寫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銀裝素裹,感慨“千樹萬樹梨花開”;贊譽瀑布奇觀,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會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勸人奮進,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寄語友人,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安定内心……這些千古流傳的詩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擊中人心,精當易曉,韻味悠長,成為現代生活中生機勃勃的文化存在。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詩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達載體。古人将人生體驗、生命思考、事物觀察凝聚到詩詞之中,創造了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經驗,促使今人與古人在情感與思想上同頻共振;閱讀時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間,迸發出激勵人心的力量。陶淵明“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的堅毅卓絕,蘇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豁達超然……每讀及這些詩句,就更能理解“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時的挫折便顯得不再難以逾越。
今天,身處現代文明的快節奏中,那些親近自然、緣事而發的詩句,能讓人逸興遣懷,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樣紅”,流連秋日的“晴空一鶴排雲上”,充滿趣味的“閑看兒童捉柳花”,體現境界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借助詩歌,人們得以跳出日常的瑣碎,凝視自然的神奇,發掘自我的詩心,給生活添一份詩意。
古詩是今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其中的胸襟抱負、溫厚美德、日常哲思、閑情逸緻,給予我們情感思想的共鳴、人生智慧的啟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詩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準,而是從正确的語詞訓诂和創作背景出發,盡可能地抵達詩心,給出合情合理的解讀,這才是詩歌鑒賞的重要旨歸。在漢字的搭配組合中探尋多樣性和可能性,也是詩歌言約旨豐的獨特意蘊之所在。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正如此詩所言,古詩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5日 0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