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
這就是我看完《煤氣燈下》這部電影後的感覺。
作為丈夫的安東,為了騙取妻子寶拉繼承的巨額遺産,長時間對她進行錯誤的心理暗示。
一天,寶拉覺得家裡的煤氣燈忽明忽暗,于是向丈夫确認。
誰知丈夫卻說,煤氣燈一切正常,一定是她太累了,精神出現恍惚,勸她多休息。
寶拉在家的時候,總聽見樓頂傳來響聲,丈夫卻說自己什麼也沒聽到。
長時間否定妻子自身的判斷,讓寶拉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幻覺。
在這樣的環境下,寶拉慢慢陷入痛苦,差點精神崩潰。
好在寶拉最後被一名警探解救出來,警探還告訴她,她平時在屋裡的感覺是對的。
故意扭曲事實,讓你認為凡事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煤氣燈效應”。
而像安東這種利用精神操控,常表現出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假象,在人際關系中非常常見。
“表面為你好,實際拖你後腿”
“你别搞砸啦!你真的可以嗎?等等,還是我來吧!”
你身邊有沒有類似的聲音和信号,總是擔心你做錯事,愛拿一種懷疑的口吻和你說話。
看似是在保護你,不讓你受傷害,實則麻痹你的思想,讓你懷疑自己的能力。
或許這些人的本意并不壞,但他們的言語和行為,還是會像一根鐵鍊束縛你的行動。
在知乎上讀到網友小雅的真實經曆,深有體會。
因為工作需要,小雅準備備考高級英語筆譯,每天一有時間就去附近的圖書館自習。
在離考試還有一周時間的時候,小雅在圖書館遇到了之前的一位同事。
同事也在備考,隻不過是中級。
于是兩人攀談了起來,相互說說自己的複習進度。
但聊到最後,這位同事冷不丁對小雅說了一句:
“高級很難考的,你不可能過。還是中級穩妥一些。”
一句話直接給小雅澆了一盆冷水,心裡不是滋味。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即使小雅最後克服了壓力,順利拿下了證書,但她再也不想見到這位同事。
表面看似為了小雅好,但這奇怪的口吻反而會影響小雅的發揮,徒增心理負擔。
真正的善良是尊重和鼓勵,而不是拿着保護你的幌子,在不了解實情的情況下,随便懷疑你的實力。
這樣的人,不深交也罷。
“不管好壞,批判你的任何決定”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總是打着為你好的名義,打擊你,批評你的任何決定。
作者meiya寫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照出很多人的影子。
金迪和男友因為外出旅行認識并相愛了,剛在一起的前幾個月,兩人非常甜蜜,相處起來很輕松。
但過了沒多久,男友卻喜歡挑金迪的“毛病”,還聲稱這是為了讓女友變得更好。
金迪進屋之後亂丢脫下的外套,或者出門忘記丢掉袋子裡的垃圾。
都會被男友毫不客氣地數落一通,說她“邋遢”“粗心”,評價她這個人很糟糕。
金迪晚上睡覺之前忘記關掉客廳的燈,第二天也會被男友嘲諷:
“沒有公主命,卻過得像公主一樣。”
金迪想要解釋,卻被男友的話堵住了嘴。
轉而開始挑剔金迪“天天網購,一點也不會過日子”。
在男友身邊,想說什麼做什麼,金迪都要斟酌再三,不敢開口。
慢慢地,她變得非常自卑,時常自我懷疑。
想離開這段關系,卻又害怕找不到比男友更好的人。
這段關系帶給金迪的不再是滋養,而是打壓和逼迫。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金迪的男友就可以稱為親密關系中的審判者,總是捏造出一種“我說得全對”的處境。
無論你做任何決定,他給出的答案全部都是:No!
像這類人,他們很可能在制造一種“我好,你不好”心理陷阱,通過貶低對方價值,好讓自己一直保持所謂的“權威”。
如果你在一段關系中,沒有感受到舒服和開心,而是委屈和壓抑,那就要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相處下去。
“否定你的成果,挑剔你做得遠遠不夠”
有一個詞叫“生産力負罪感”。
因為一些人的随意指責,總讓你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遠不如别人。
最近的熱播劇《沒有工作的一年》中的一個場景,激起很多人的不滿。
大雨是公司的一名得力幹将,業績突出,能力顯著,工作成績被很多人看在眼裡。
這天她來到領導的辦公室,尋求一個說法:為什麼這次部門競聘出來的主管是一個剛來的毫無經驗的實習生?
領導回複大雨這個問題的時候,先沒有正面解釋,反而打起了馬虎眼,甚至挑剔大雨做得還不夠。
這種行為直接引發很多網友的不适。
領導開始反問大雨:
“你想當主管,你有高學曆嗎?你有海外教育背景嗎?你有上層關系嗎?想當主管,光有業績是沒用的。還有,就你長得這樣,你把銷售幹好就不錯了!”
大雨說自己來公司五年,一天假都沒有請過。
領導卻說:
“公司上下這麼多人,天天加班,就你一個人辛苦嗎?你能掙那麼多錢,還不是因為我把那些有潛力的大客戶都交給了你。”
說是有潛力,但大家都知道那些客戶是别人啃不下的剩骨頭。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裡,這樣的人不難遇見。
挑剔你的毛病,否定你的成績。
讓你認為自己的實力配不上該有的獎賞,而産生的“生産力愧疚”。
從而讓你不斷和别人比較,深受其害,虧損過度。
既得不到良性成長,也會因扛不住壓力,過早放棄。
“忽視你的需求,内耗你的精力”
這一種人,不僅可能是身邊的朋友,親密關系中也會出現。
愛我們的人,也可能會“害”我們。
想起上一年被熱議的電視劇《小舍得》,裡面的田雨岚母子之所以關系那麼僵,彼此痛苦,就是田雨岚忽視兒子的需求,超負荷給他施壓。
作為一個讀小學的孩子,愛玩是他的天性。
但是作為媽媽,田雨岚忽視孩子這一特點,硬生生地扼殺兒子快樂的童年。
一周僅有的半天可以踢足球的快樂時光,也因為媽媽想要多加兩個補習班而被剝奪掉。
兒子反抗無果,學習就更提不起精神。
上課跑神,垂頭喪氣,沒有丁點孩子的活潑氣。
田雨岚看到孩子這樣,仍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最後直接導緻兒子精神垮掉,出現幻覺。
忽視,是親密關系中隐藏的一把刀,對人的傷害就像刻在木頭上的刀痕,再也恢複不到原樣。
而忽視一次,就是給對方的内心套上一層不透氣的薄膜,直到最後無法呼吸,内耗倒下。
經常忽視你需求的人,他們或許真的在乎你,但這種錯誤方式,隻會讓你越來越疲憊。
一生中,我們決定不了遇見誰,但是可以決定和誰長久同行。
如果遇到文中這類人,我們該怎麼走出痛苦,減少内耗呢?
第一,要意識到對方是在傷害自己,不自欺,正面面對傷害,才能開始終止傷害。
第二,改變認知方式。
面對束縛,多數人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不能回歸理性,一味地反思自己和抱怨現狀。
這個時候,要刻意和自己對話:我必須冷靜下來,才能思考應對策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第三,認可自身價值。
當我們認可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因别人的質疑而動搖。
内心有力量,才有勇氣去拒絕和對抗指責。
最後,做出必要的溝通或劃清界限。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老師有個深刻的結論:愛也會傷人。
面對關系親近的人的控制,先做出必要的溝通,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必要時保持适當距離,也未嘗不可。
與人交往需要衡量,更需要智慧,願你在前行路上看清他人、做好自己,點亮【贊】和朋友們共勉。
作者:山的那邊。來源: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