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計時器,平均86400秒旋轉一周,等于24小時,等于一天,因此古人通常用太陽射影長短來計算時辰,名為日晷儀。但自從更精确原子鐘出現後,人們才發現地球自轉一周所用時間并不相等。
自1960年以來,原子鐘精确記錄了每天時長,有的超過24小時,有的比24小時短,2020年1 月1日時長24小時0分鐘0,0004379秒,2021年1 月1日時長為23小時59分鐘59,9994002秒,2021年1月12日時長為23小時59分鐘59,9994131秒。
而根據原子鐘在近60年來記錄數據顯示,自記錄以來最短的28天全都在2020年中期,最短的一天發生在2020年7月19日,時長為23小時59分鐘59,9985398秒,比平均時間24小時要短1.4602毫秒,1毫秒等于0.001秒。這意味着地球在加速自轉。
在2020年之前,原子鐘記錄最短的一天是在2005年7月5日,地球自轉時長為23小時59分鐘59,9989484秒,比平均值24小時要短1.0516毫秒。原子鐘記錄數據證明了地球自轉速度在不斷變化,時快,時慢,而現在卻在加速自轉。
專家預測2021年将是最短的一年
監測地球自轉速度的科學家們根據當前趨勢作出預測:随着時間的推移,2021年的一天時長有可能越來越短,創下新紀錄。科學家計算結果顯示,2021年的平均每天将比86,400秒短0.05毫秒。一年後總時長縮短19毫秒,也就是說跟标準時間相差19毫秒。
科學家預測,2021年将有可能是自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年,而目前最短的一年是1937年,平均每天時長少于86,400秒,這意味着地球自轉速度越來越快,不斷地在加速。
一天時長是如何測量的?
一天時長的官方測量,由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系統服務(IERS)自動進行,為了确定一天的真實長度,IERS科學家通過測量固定恒星每天經過天空中某個位置的确切時刻,來确定地球自轉的确切速度。
此度量被稱為世界時(UT1),然後将它與國際原子時間(TAI)進行比較,國際原子時間(TAI)是高精度時标,根據世界各地實驗室的200個原子鐘的結果算出平均值,得出一天真正時長,然後跟24小時比較,有偏差證明地球自轉變化了。
地球自轉變快跟人類活動有關嗎?
在最近的幾個世紀裡,人類正在大規模改造地球環境,全球氣候也因此發生了改變,地球變得越來越熱了,夏季熱浪滾滾,就連地球兩個最凍的南北極地 區也被熱化了,未來或會更熱,那麼地球自轉變化跟人類活動有關嗎?
地球是一個複雜的球狀天體,地殼層中有能以每年30公裡速度前進的鐵水河,地殼下面又有壓強非常大的熔融核,也在不斷變化,地球表面上有非常複雜的大氣運動,出現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這些現象對地球自轉産生影響,所以地球自轉跟人類活動無關。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一天時長最大才相差1.46毫秒,一年下來總共才相差十幾毫秒,還沒眨眼時間那麼長,因此對人類生活沒有任何影響,我們沒什麼好擔心的,除非一天時長縮短到23小時,估計才會對人類造成微乎其微的影響。
不過對于那些校準标準時間的科學家來說有一定影響,因為我們現在用原子鐘标準時間24小時來計時,如果實際一天時長變短了,意味着代表世界時間的原子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調整一次,要不然标準時間就越來越不準了。有趣的科學探索内容請關注唯一有趣探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