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21:54:43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青玉案元夕随讀)1

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棄疾南歸後,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5年),在南宋朝都城臨安所作(此時辛棄疾約35歲)。金兵壓境,半壁江山已易他主,南宋朝廷偏居江南,沉于歌舞享樂,粉飾太平。然辛棄疾清醒實事,堅持抗金,欲報國門卻無路請櫻,悲憤、哀怨和沉郁交織成了這幅元夕夜遊圖。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青玉案元夕随讀)2

本詞描繪了一幅元宵節的夜晚,星空煙花爛漫,華燈四起,到處人聲鼎沸,燈火闌珊的畫面。街上名貴的寶馬拉着華麗車子香飄一路,流轉的月光與鳳箫吹奏的樂曲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錯,此起彼伏的魚龍花燈在大街小巷飛舞着,青春靓麗的姑娘們頭上都戴着華麗的飾物,有的插滿蛾兒,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飄着金黃的絲縷,如桃花盛開一般輕輕含笑,所過之處,都飄散着淡淡的香氣。在這貌美如芳的人群裡,我千百次的眺望、尋求,都沒有找到我心意之人,突然一回首,我找的那個她,卻孤零零地站,在燈火稀稀落落之處。

本詞用優美華麗的言辭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一幅佳節盛景圖。國難當頭,朝廷隻顧苟且偷安,人們也都“笑語盈盈”,又有誰在憂慮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呢?作者尋找着知音。那個千百次眺望尋求的意中人,不在“蛾兒、雪柳”之衆、卻孤零零的獨立在燈火闌珊處。那個不同世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苦苦追慕的對象。現實中“那人”是否真的存在?很難确定,與其說有這個人,不如說這是辛棄疾壯志豪情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又不肯與當朝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寫照。

在這首詞中,詩人寄托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既有“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譴責,又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憂慮,更有“把吳鈎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痛苦。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青玉案元夕随讀)3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青玉案元夕随讀)4

青玉案·元夕賞析文件(青玉案元夕随讀)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