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農業文化遺産#
(四)牧區放牧飼養
小尾寒羊在牧區飼養,廣袤的草原牧草是它的主要飼料。不但夏季要多放牧,即便是寒冷的季節,除大風雪惡劣天氣外,也應該盡量多放牧。
牧區放牧
牧區養殖,一般羊群羊隻數量較大,數百隻羊乃至更大的羊群都有。
牧區放牧時,要根據小尾寒羊的性别、年齡、生産性能和草場情況,合理對羊群編群。合理組織羊群既節約勞動力,又便于羊群管理和提高生産,對放牧好壞很有影響。
“一條鞭”放牧隊形
公羊和母羊、成年羊和青年羊、幼羊應分群放牧,大羊盡可能利用高低不平的牧地。羊群數量也不要太大,種公羊以150~200隻為宜,成年母羊應為200~250隻,幼齡公羊和母羊應為200~300隻,去勢羊300~500隻。
牧區放牧分自由放牧和劃分區域放牧兩種方式。自由放牧是我國傳統的利用天然草場的主要方式,即根據自然地形、氣候變化、草場質量、水源等,将天然牧場按季節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牧場,一年之内進行幾次大轉移來進行的放牧。缺點是羊群遊走距離大,夏秋牧草利用不充分,冬春草場緊張,放牧易于過度,草場植被易退化,載畜量低。
“滿天星”放牧隊形
劃區域放牧就是先把草場劃分為季帶,在每個季帶内再分成若幹輪牧分區,根據小區的大小,依次在其中放牧,如此輪換利用草場。好處是減少牧草浪費,節省草場面積,提高草場的利用率。
一年四季放牧都有不同的要求春季氣候不穩,忽冷忽熱,溫差大,要注意天氣變化,宜選擇平原、川地、盆地放牧。出牧宜遲,歸牧宜早,一般宜慢放,應避免羊群“搶青”引起腹瀉,可先放牧枯草,再放牧青草,讓小尾寒羊及早恢複體力,給以後抓膘創造條件。
春夏草場
夏季氣候炎熱,宜在高山牧地放牧,這裡天氣涼爽,牧草豐盛。出牧宜早,歸牧宜遲,盡量延長放牧時間,抓好夏膘。
秋季氣候逐漸變冷,可選擇山腰和山腳地帶放牧,此時小尾寒羊營養好,盡可能利用較遠距離放牧,羊群最好晚出晚歸,中午繼續放牧,抓好秋膘,利于越冬。
冬季寒冷,應選擇地勢較低和山巒環抱的向陽平坦地區放牧,晚出晚歸,慢趕慢遊,以利保膘、保胎和保證安全。
秋末冬初草場
放牧要有一定的放牧隊形。這樣有利于在放牧過程中控制羊群采食、遊走和休息的時間,有效地利用牧草。基本有“一條鞭”和“滿天星”兩種方式。可根據草場地形、植被均勻等情況靈活運用。
牧民對羊群放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為“春放窪,秋放溝,六月七月放崗頭。”“春放平川免毒草,夏放好山避日焦,秋放滿山吃好草,冬天就屬陽坡好。”“羊吃四個飽,肥壯多産羔,羊吃三個飽,能下二茬羔,羊吃一個飽,性命也難保。”養殖講技巧,環環要做好,羊隻肥又壯,生産效率高。(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