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發修訂後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标準(2017年版)。新課程标準的頒布,意味着基礎教育課改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對課堂教學提出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成為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者、環境的創設者、教學資源的推薦者和建設者、學習者和導師;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将今天在課堂的學習與未來的生活、工作和挑戰聯系起來。
因此,為了切實推進新課标和新高考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變革,幫助廣大師生、校長、教研人員等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理解新課程,學習新課程,充分利用新課程提升成長,現代課程網針對性地打造了現代課程研修平台,其中既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豐富在線研修内容,也有兼具基礎性、全局性和整體性的新課程通識教育講座——《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
新課程通識教育系列講座的專家均是新課程改革的參與者,新教材的編寫者,新教學理念的倡導者,所以他們對“新課标 新教學 新高考”的解讀闡釋,具有引領示範的作用。這對于對新課改感到迷茫的教育者和學習者,無疑是最振奮的福音之一。
新課程通識教育講座《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共20個話題,每期由三位新課程課專家以“锵锵三人行”的對話交流方式,既輕松有趣,又高屋建瓴、層層遞進地講述教師最關心的新課改問題,對一線教師、校長等教育工作者實施“新課标 新教學 新高考”具有提綱挈領式的指導作用。
《2017年版新高中課程方案的背景與突破》選自通識講座《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之為什麼要修訂普通高中課程 》,本期由張民生、朱慕菊、崔允漷三位課改專家主講。由于視頻講座内容較長,今天我們選取其中的開頭部分分享。
講座開始,張民生教授針對“當前教育改革最重大的話題——高中課改問題”提出問題:為什麼要進行高中課程改革?這個背景是什麼?比較2017年版的新課改,2003年的高中課程改革是怎樣做的?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标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朱慕菊女士對這幾個問題展開分析和解讀。
整理内容——
- 朱慕菊:新課改的大背景
我們這次課程改革的背景首先是基于時代的一個快速變化。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科技等,包括我們整個的社會生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個情況下對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養人才,學校是主課堂、主陣地,所以這個課程的改革就必須要跟時代的發展接軌,與時俱進,這是一個背景;
第二個就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提出來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落實這個任務,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這個意見對于課程改革在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裡面的具有戰略性的重要地位,它就要求我們在全面修訂了義務教育的課程标準之後,要啟動高中課程标準的修訂,修訂工作也要求我們要深入總結過去十多年高中課程改革中取得的一些寶貴經驗,同時,也要尋找一些(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和面向未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要修訂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背景。
還有,國務院在2014年就提出了關于高考改革、招生改革的一個實施意見,這對我們現在的課程的設置選修、必修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高考命題提出來以後,既要依據高校選拔人才的要求,同時也要跟着課程标準走,特别是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一定要基于課程标準。
2003版的課程标準因為當時研究的局限性,沒有一個學業質量标準,因此,為了落實和促進國務院的高考、招生、改革,課程标準的修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朱慕菊:承前才能更好地啟後——2003年版高中課改的9個首次
2003年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應該說是有諸多方面的突破,其中特别顯著的突破性成果主要突顯在建國以來高中教育制度上的九個首次。
1、首次構建了由“共同基礎”和“選擇性課程”組成的,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發展的課程;
2、首次構建了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的課程;為學生根據自身性向發展,有針對性地選課提供了清晰的課程清單;
3、首次明确将學分作為判斷學生達到畢業水平、日常學習、有個性地學習的計量單位;學分與課時的銜接促進了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管理;
4、首次将研究性學習确立為必修課程,賦予15個學分,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
5、首次規定:學生每學年應參加1周社會實踐,可獲得2學分;三年内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并持有相關證明,可獲得2學分;
6、首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提出學校要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選課指導制度,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應在學生選課前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
7、首次提出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8、首次提出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和政策;
9、首次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九個方面從領域到科目到學習方法立體化的構建了新的課程結構,還用學分來描述一個學生的發展。事實上它是突顯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他進行學分描述。還有校本教程的開發、綜合素質評價在當時的政策都提出過,經過十多年的實現探索雖然不完美,但是它構建了學校現代化課程的模型,是非常有意義的。
觀看完整内容:
第一講主講專家
張民生(圖左),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标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
朱慕菊(圖中),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标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
崔允漷((圖右),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标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
想完整觀摩學習《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的校長、教師、教研工作者及所有需要學習新課标的夥伴,可以關注“現代課程網”點擊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