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擺石獅”風俗起于何時?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近來一直撰寫有關“一帶一路”的稿件,在周四(2017.11.23.)《北京晚報》“一帶一路鈎沉”獨家專欄上,我将聊一下從古絲綢之路走來中國的動物故事,主要講絲路“第一獸”獅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騎獅雕塑)
這裡,率先摘發部分内容到“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号,請今日頭條網友指正!
從絲綢之路走來中國的獅子,一經傳入,便給中華傳統文化增加了新的元素。最典型的是,中華文化中獅子的“藝術形象”多了起來,如石獅雕塑出現在了中國人家的門前、墓地上,至今不少建築物前仍喜歡“擺石獅”。
(河南洛陽孫旗屯出土東漢石辟邪)
先秦時,在今天新疆境内的塞人已開始制作獅子雕塑。現代考古發現證實了這一點,在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墓地,以及天山東部的塞人墓地都發現了帶有獅子圖案的先秦文物。
在獅子進入中原後,其形象很快被藝術化。中原使用石獅的濫觞,或與漢武帝有關,據《三輔黃圖》引《漢書》:“建章宮,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萊、方丈,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獅子與女人)
這裡用金石刻的異獸中,就應該有石獅,如果推測屬實,這便是中原地區最早的石獅子。
這種放在門前的石獅,稱為“鎮宅”。門前擺石獅風俗何時開始的?從考古發現來看。早在東漢時已出現。如在山東嘉祥的東漢武氏石阙前有一對石獅子,據銘文可知制造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
(西漢元帝渭陵鶴寝殿出土帶翼玉獅)
與此同時,石獅也開始出現在墓地上,民間稱作“鎮墓”。東漢光武帝劉秀原陵首開神道之制,據說,在其神道兩邊立雙雙相對的石像生中,就有一對石獅。現在遊人去河南孟津境内原陵去旅遊時所看到的石獅子并不是原物,而是據傳說重新雕刻的。
為什麼中國古人這麼喜歡獅子?自然物以稀為貴,但更與獅子“百獸之王”、威力無比的形象有很大關系。可問題并不這麼簡單,因為在獅子來到中國之前,民間已有一批“國産”祥禽瑞獸,如麒麟、天祿、貔貅等等,為什麼還要用獅子?如果要說威猛,老虎、豹子等猛獸都不輸獅子,老虎還是“王中王”,門前為何不放石虎來“看家護院”?其實這與獅子來到中國以前已被神化有直接關系。
(老宅前石獅)
在佛教中,獅子不是一般的動物和猛獸,而是與佛有緣的動物。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記載了一種說法:大覺世尊(釋迦牟尼)初生下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又作獅子吼:“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因為這層關系,獅子在佛教中遂成“護法使者”的化身,系集神獸、靈獸、瑞獸、仁獸等于一身的“法獸”,這是其他動物所無法比拟的。
在獅子進來入中國時,剛好又碰上佛教東傳,以祥瑞辟邪為内核的“獅子文化”,迎合了中國人的心理,很快被中華文化吸收和同化。但獅子畢竟是一種兇猛的動物,放在墓地無所謂,正好可以産生震懾作用,令人敬畏,實現守護墓主靈魂平安的願望。如果擺放在家門兩側,也張着血盆大口,顯然不吉祥,不讨喜,于是古人将獅子形象進行了中國化藝術處理,從早期威風八面的“力量型”,逐漸轉向憨态可掬的“可愛型”,這麼一處理,獅子更受歡迎了!
(老宅前石獅)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使用石獅初衷都是辟邪納吉,守護平安的需要,這也是唐宋以後中國民宅前流行“擺獅子”的重要原因。但後來用意豐富了,擺石獅多出于體現尊崇不可侵犯地位之需要,是高貴的象征,如元朝時北京城興擺獅子就是這原因。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風俗》稱:“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鑿成,亦如上放頓。”
而現代建築前“擺石獅”,則更多是出于裝飾的需要,不能全說成是迷信。
(中南海門前石獅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