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23歲考中進士的他,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元老,擔任過朝中多個舉足輕重的重要官職。歐陽修還是宋代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他發現和提攜了蘇轼等人,使他們一舉成名。

群芳過後西湖好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多、成績斐然,尤其在史書方面成績卓著。他曾參與合修《新唐書》,并獨撰了《新五代史》,又編有《集古錄》和《歐陽文忠集》等。雖然他的詩作不是很多,但也頗有名氣。他十分喜愛晚年居住的颍州西湖,曾經寫了十首《采桑子》吟詠之,下面這首《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就是其中之一:
群芳過後西湖好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
直譯:
百花凋謝之後的西湖依然美麗,此時殘紅狼藉一地,飛舞的楊絮迷迷蒙蒙。交錯的垂柳享受着風兒撫弄。
當笙歌豔舞結束後所有人全都離開,感覺到一片空寂。垂下窗簾,等待一雙燕子在細雨中歸來。

笙歌散盡遊人去
賞析:
在宋英宗、宋神宗即位時,歐陽修均曾身居要職。他因年事漸高多年浸淫官場勞神費力,曾經多次請求辭官,但都沒有被批準。公元1071年六月,他終得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退休後,他選擇了颍州(今安徽阜陽)居住,閑暇便常去這裡的颍州西湖遊玩。于是寫就了十首詩。
第一聯:詩人此時看到的不是初春的西湖,而是群芳散盡百花凋零的暮春時節。看上去落紅無數地上一片狼藉,空中的飛絮飛飛揚揚迷迷蒙蒙,垂柳在風兒吹拂下交錯搖擺着。但是,詩人顯然并不覺得暮春有什麼不好,而是覺得與初春相比,各有各的景色。
第二聯:西湖的亭台樓閣上,顯然進行了一番歌舞表演。熱鬧非凡的笙歌豔舞結束後,遊人們紛紛離去,一切歸于甯靜。詩人不免感到心中空落落的。于是,他孤寂地回到室内拉下窗簾。終于,在飄忽的絲絲細雨中,他看到似曾相識的一雙燕子終于飛回來了。

雙燕歸來細雨中
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歐陽修,離開京城和官場後,選擇了颍州作為自己安度晚年的地方。這裡的風景名勝西湖,自然成為了他遊覽觀光,修身養性之處。他對西湖傾注了自己無比的熱愛,把心靈深處的感覺訴諸筆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