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影像檢查越來越普及,為疾病準确診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考依據。其中CT和MRI檢查是影像檢查中的“主力軍”,而且為了能更好地評估病變,許多患者的檢查會在常規掃描的基礎上加上增強掃描,也就是注射造影劑後再進行檢查。
如果為了病情評估,需要同時做增強CT和增強MRI,那這兩種檢查能不能同一天做呢?今天,兩江二院(中醫院)醫學影像科的專家就來為大家解答。
什麼是增強CT
增強CT,一般是在做CT平掃時,發現的可疑病理區域而無法确診,通過在靜脈注射造影劑後對可疑點或區域進行檢查。靜脈給予水溶性碘造影劑後,血中的碘濃度增高後,使病變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間的密度差增加,從而提高病變顯示率,增加對比度,可以使病變的區域與周圍組織形成明顯的顯像差異,從而提高診斷準确率的一種手段。
什麼是增強MR
MR即磁共振檢查,平掃MR和增強MR掃描都是臨床常見的檢查。當平掃MR發現了可疑病變,就要進一步明确病變,這時需要做增強MR掃描。
增強MR掃描能夠顯示出更小、更清晰的病變信息。打對比劑之前的圖像和用對比劑增強之後的圖像一對比,可以輕松的看出某個部位的血管走行的樣子,或者某個病竈的血管豐富不豐富。
什麼是對比劑
對比劑(正式名稱為造影劑,contrast media)是為增強影像觀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體組織或器官的化學制品。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圍組織,形成的對比用某些器械顯示圖像。如X線觀察常用的碘制劑、硫酸鋇等。
增強CT和增強MR,會經常碰到一塊,由于這兩項檢查時都需要“打藥”,所以要求受檢查者腎功能正常,所以在檢查時一定要注意。
對比劑進入靜脈後去了哪裡
腎功能正常的人群,使用診斷劑量的對比劑進入靜脈後通過腎小球濾過,以原形狀态從尿液排出。對比劑注射後從體内清除半衰期約為2小時;注射後30min排洩約18%,60min排洩約30%~40%,3小時排洩約60%,8小時排洩約80%~90%甚至更多,24小時排出接近100%。也就是一般24小時内經腎髒代謝排出體外。腎功能正常的人或許短時間内兩次給藥沒什麼問題,但并不能保證全部都沒有問題。
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兩次增強檢查
首先,增強CT的原理是通過引入碘對比劑來增強血供豐富的組織與周圍組織的對比。因為碘的原子序列很高為53,相對原子質量為127,與人體大部分的組織相比其對于X線的吸收很高,從而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
也就是說,隻是引入的對比劑的相對原子質量大,就能夠增強對X線的吸收,那麼磁共振常用的钆對比劑也是屬于相對原子量比較大的,Gd的原子序數為64,相對原子質量為157,比碘的相對原子質量還高,那麼同樣在CT圖像也表現為亮,即高密度。即:若先做增強MR,再做增強CT,可能會影響增強CT的檢查。
再者,增強MR的原理是通常是通過引入順磁性的金屬離子钆對比劑,以達到影響組織的縱向弛豫和(或)橫向弛豫,從而人為地改變組織的對比。也就是磁共振增強的要點就是引入的對比劑要具有順磁性。
那麼碘對比劑具有順磁性嗎?不具有,因為碘是鹵族元素,它是非金屬,不具有順磁性。那麼也就是打了碘對比劑後,它不影響磁共振增強的檢查。
小結
1.先檢查增強CT,不影響檢查MR的平掃及增強;
2.先檢查增強MR,影響檢查CT的平掃及增強。
3.條件允許時盡量延長兩次增強檢查的時間間隔。最好24小時以上待對比劑完全排出體外。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健康傳播,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我們收到後會第一時間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