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貨拉拉的安全問題近乎無解

貨拉拉的安全問題近乎無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9:08:06

貨拉拉的安全問題近乎無解(貨拉拉的安全問題近乎無解)1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498篇原創

1

貨拉拉這兩天發布了道歉和整改公告,我看了,态度很誠懇,挨打立正,直接說就是我們的錯,我們改,而且從制度和技術兩方面都提出了措施,還把落實責任攤到了具體的負責人。

非常嚴謹的公關操作,态度也很好。

但并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這不是貨拉拉的态度問題,其實誰來做都一樣。

出現問題的原因表層是安全設施缺失,但底層是業務模式問題。

業務模式不解決,安全問題就是一個僞命題,貨拉拉改變不了,其他任何平台也改變不了。

注意,我不是說貨拉拉不願意改,沒有那個大平台願意整天上負面熱搜,而且還是這種和生命有關的負面。

我是說就算他們要改,如果業務模式不懂,改起來也沒有意義。

隻在表層動刀子,治标不治本。

就像外賣員的服務态度一樣,根本問題不在于外賣員人品好壞,而在于平台把外賣員全都外包,并且藏起來甩鍋,無恒産者無恒心。

貨拉拉的核心問題是業務模式問題。

它的底層模式決定了它改不了,在它選擇了擴張、高收益、低成本,外包化的業務模式的開始,就注定和安全絕緣。

2

滴滴前幾年也出過惡性事件,但是現在大家對滴滴的安全基本上難以挑出大毛病了,為啥?

不僅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表層。

真正的底層是滴滴和司機的關系問題,雖然隻有一部分司機是全職,但是滴滴和司機的關系是大家一起做流水,然後流水裡面分成。

并且滴滴的業務具有排他性,你沒法開着滴滴的同時開曹操之類的。

這就保證了對司機的基礎約束力。

為什麼貨拉拉的司機會存在中途加價,會和用戶吵架,還會讓跟車的乘客特别擔心安全問題,是貨拉拉的司機就有什麼先天性的問題嗎?

不是,大家都是人,怎麼可能因為換了一個平台就改變本性,這是互聯網平台又不是人格改造機。

關鍵問題是,貨拉拉的司機不是貨拉拉的員工,他們不是專職做搬家業務的,而且和貨拉拉也不少雇傭關系,甚至都不是外包關系,嚴格來說算是渠道和客戶的關系,還要花錢買貨拉拉的會員來接單。

他們不是平台的孫子,他們是平台的爹。

我以前寫順風車安全問題的時候列過一組等式,我再放一遍。

安全 便利=不便宜=快車專車出租車

安全 便宜=不便利=公共交通工具

便宜 便利=不安全=黑車轉正

安全 便利 便宜=活在夢裡。

從這個角度看,順風車和貨拉拉是一個性質的東西,都是平台撮合雙方交易。

買方和賣方,和平台都是平等的。

但是服務行業一旦關系平等了,就很難提供服務。

這時候你看運貨司機和平台的關系,有沒有平台他們都能接活,但是沒有他們平台就提供不了運力服務。

專職的司機,營運性質的車輛,平台才對他們有把控權。

貨拉拉的司機不是貨拉拉的員工,他們平時要麼自己有其他工作,要麼本身就在跑黑車,現在隻是挂靠貨拉拉接單,但思維還是黑車思維。

貨拉拉的司機有兩種,一種主要是給中小商家拉貨的,這種賺得多但是很少接搬家業務,真正去接搬家業務的都是接不到to B單子的,這些人可能白天當修理工晚上下班了接單賺點零花錢。

無論是哪種,貨拉拉對他們都沒有約束力,因為他們隻是挂靠在你這個平台,他們挂靠的平台又不隻一個,我一次挂靠五六個平台一起接單,現在貨拉拉風聲緊要求嚴,我就把錢提現出來去接其他中小平台的單,你以為是平台掌握了辭退司機的權力,其實是司機在對平台選妃。

貨拉拉的司機和平台是合作加盟的關系,自負盈虧各自為政。

甚至平台對司機的約束力還不如加盟關系,至少加盟商需要主品牌的品牌加成,但是司機不需要,我在什麼平台接的單都是單。

他們提供的又不是标準化的服務,也不需要提供标準化服務,單子接到了就是我的禁脔,我隻要在每個單子裡賺到更多的錢就可以了。

所以會有中途加價,所以會有半路撕逼,所以會有飛單。

你以為他們是平台派來給你提供服務的,他們覺得你是平台提供給他們的服務的。

現在貨拉拉道歉了,也提出要整改,給出的整改方案看起來也很好,但問題是怎麼落實?

在每輛車裡面裝一個百來塊的錄音設備确實是小問題,但是成本誰來出。

司機如果就是不裝,或者今天裝了明天拆下來,或者裝了以後我拿個海綿墊一蒙,你能拿我怎麼樣?你頂多不給我派單了。

但是我怕嗎?第一我不靠這個吃飯,第二沒有你我還可以吃其他平台的飯。

現在滴滴也在發力貨運,假如滴滴給的條件更好呢?

你今天不給我派單,明天我就去其他平台,我去服務你的競争對手就好了,很多小平台的要求非常寬松,反正出了事第一個輿論都是第一個暴打大平台,小平台别人聽都沒聽說過,連當靶子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小平台可以盡情地不要臉。

在這個市場裡沒有好壞,隻有壞與更壞。

這是比下限的。

甚至我再說直接一點,查案底要出成本,假如查出一個司機有案底,你不給注冊,人家司機直接去舉報你阻礙出獄人員再就業,怎麼辦?

别笑,這是真的有人做過的。

因為法律上不允許你歧視出獄人員,但是公司又必須歧視,真有人抓着這事兒,最後就會卡住。

3

現在貨拉拉給司機提一大堆要求,說平台很被動,以後你們要如何如何,司機直接白眼一翻:

我們又沒有簽勞動合同,你不但不給我發工資,還要收我的會員費,還要從我的傭金裡抽成,本質上是你在給我打工。

你是不是沒有開GPS?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貨拉拉賺的不光是做業務的錢,還有司機按時交的會員費,這個會員費還會影響到平台給司機的派單量。

嚴格意義上,司機才是貨拉拉的甲方。

對用戶來說我是在花錢買服務,我給了平台錢,平台就應該讓司機把我服務好,顧客就是上帝。

但是對司機來說這就是一個氪金遊戲,我已經付過錢了,我要爽。

大家的認知就不統一,怎麼可能沒有矛盾。

隻不過以前的矛盾都是小矛盾,和小錢有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過去了,而這次出了人命,才終于引起了重視。

但再重視,真的涉及利益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筆賬。

4

貨拉拉現在是因為輿論壓力不得不道歉,不得不整改。

但是輿論過去以後呢?大衆不可能天天盯着一個熱點,明天娛樂圈再出一點什麼爛事,後天再有一個什麼更惡劣的社會新聞,大家的注意力就轉移了。

這就是一個比爛的世界,貨拉拉隻需要顯得沒那麼爛就可以了。

他出來道歉,說要整改,這些可以緩解輿論壓力,但是解決不了本質問題。

關鍵不是他說要做什麼,而是無論是從執行力還是動機上,貨拉拉都沒有理由去嚴格約束司機。

貨拉拉的服務不好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就有大量的半路加價,搬東西加價,就連路上堵車多踩了幾腳油門都要加價的事情發生,你以為用戶沒有投訴過嗎?

但是這時候貨拉拉作為平台也沒辦法。

因為平台對司機沒有強制的約束力,所以平台的任何規劃得很好的措施都沒有執行力。

而且執行了還會把司機往競争對手那裡送。

這就是一個死局。

等風頭過去以後,平台也沒有動機繼續整改。

因為司機是甲方,平台才是乙方,平台還要繼續賺司機的錢,就不可能真的去得罪司機。

所以平台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就是糊弄,出了事整改,整改完照舊,再出事接着整改。

而且平台賠得起錢。

整改成本,業務影響,賠償成本,這三個數字一算。

誰都知道該怎麼辦。

這就是事情最殘酷的地方——人命是有價的。

5

對用戶來說搬家需求是剛需,直接找搬家公司太貴,自己找車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未來用戶還是會使用貨拉拉。

問題不是搞死貨拉拉就能解決的,因為這是剛需,不光是貨拉拉在做這個業務,滴滴也虎視眈眈,這個市場還散養了很多中小平台。

隻要核心的業務模式沒變,平台還是為了用工成本便宜,為了不用擔責任,不去和司機簽合同,不給司機提供保障,甚至還在找司機收錢,問題就會永遠存在。

平台不給保障,就沒有約束力,自然就沒有專業的服務,這不是人的問題,他們沒有服務精神很正常,服務精神是要用錢和保障去收買的,不給錢誰給你好臉色。

外賣平台和物流行業也是一個道理,隻要提供服務的人不是專職而是兼職,便宜 便利=不安全這個等式就永遠成立。

這都不是平台的思想問題,這是人性,這是經濟規律。

你看那些不惜成本提供保障的公司是怎麼做的,物流行業裡的順豐和京東,快遞員都是自家員工,都是自己人,提供的服務和同行就有本質的差别。

無恒産者無恒心。

在這個年代,恒産的要求都沒那麼高,一個正式合同而已。

但就這樣,平台都不願意。

6

如果你問貨拉拉為什麼不能去和司機簽合同,給他們發工資,發底薪,交五險一金,然後就可以想在車上裝什麼就裝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成本,這才是讓貨拉拉死。

因為現在這種弱加盟式的關系就是對貨拉拉這種平台來說最有利的,司機出了交通事故平台概不負責,反正你不是我的員工,但如果簽了合同這就是工傷。

不簽合同,一年死幾個乘客,平台隻需要賠一筆錢。

簽合同,每年司機可能出的所有意外,都是平台需要承擔的風險。

還是那句話,對資本來說人命是有價格的。

價高者得。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講資本故事,為了快速擴張和壓低成本,搞出的東西。

不光是貨拉拉,貨拉拉隻是最近被拉出來挨打了。

現在的被困在系統裡的騎手,快遞員,還有所有的互聯網服務行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無恒産者無恒心,但為了降低成本,為了财報好看,這些互聯網公司又不可能提供恒産。

和快遞員簽合同的京東有好服務,代價就是長期在資本市場上不被看好,“重資産”的帽子被一戴到底。

你指望這些互聯網企業自發去做業務模式的整改,指望因為輿論壓力就讓他們放棄講資本故事,踏踏實實做業務,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樣會少賺很多錢,因為少賺的錢沒有人補給他們。

但是如果核心的業務模式不改,這種平台隻當撮合者的模式就隻能導緻管理失控。

如果是其他行業管理失控可能後果還沒那麼嚴重,互聯網企業亂插足的行業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但是服務行業是人對人的,一旦失控,導緻的可能就是血淋淋的後果。

所有管理失控的行業都有潛在風險。

服務行業失控的風險,是人命的風險。

怎麼辦?罰款嗎?

說真的,我覺得罰款都不解決問題。

不要覺得重罰會重創市場,會讓用戶沒有平台可以用,市場都被開發出來了,隻有規範和不規範兩種情況,不可能消失。

當年滴滴是面對什麼狀況?是差點公司直接死掉,所以之後滴滴現在整的幾乎挑不出毛病,畢竟再進一步那就是警察的範圍了。

沒有人要求公司做到終結犯罪,沖動犯罪是無解問題大家都知道。

但公司願不願意在用戶安全這裡把優先級做到第一。

不僅是消費者的生命,也有司機的生命,畢竟消費者保不齊也有問題,當年出租車司機遇害的也不少。

所以現在,要讓公司知道,生命這條線,是用戶的,也是公司自己的。

快遞也好,外賣也好,貨運也好,都一樣,我始終覺得,服務業如果沒有辦法給資本一點真正的拳頭,平台永遠都不會改。

在這個過程中,死掉幾家幾十家改不動的公司,對用戶來說絕對是好事。

能夠觸動利益的,隻有生命。

不痛不癢的輿論根本沒用,公司不怕罵。

怕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