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慢下來,在無用之事中得到滋養
筆
Brush-Washer
洗
文震亨 《長物志》
筆洗
玉者有缽盂洗、長方洗、玉環洗。古銅者有古産金小洗,有青綠小盂,有小釜,小巵,小匜,此五物原非筆洗,今用作洗最佳。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磐口洗、四卷荷葉洗、巷口蔗段洗。龍泉有雙魚洗、菊花洗、百折洗。定窯有三箍洗、梅花洗、方池洗 。宜窯有魚藻洗、葵瓣洗,磐口洗、鼓樣洗,俱可用。
高濂《遵生八箋》
筆觇
有以玉碾片葉為之者。古有水晶淺碟,亦可為此。惟定窯最多扁坦小蝶,宜作用此,更有奇者。
筆洗,外型仿剖半的核桃殼,水滴形洗口,弧壁,圓底。外壁如胡桃外殼般塑有不規則槽紋,施褐釉;内壁施鈞釉,藍、紫、月白各色錯落點雜,混合交融。附木座一。
台北故宮
青白色玉料,質純淨。雕一長髯文士含笑倚坐酒缸畔,可能係取劉伶、李白等才情縱逸、耽於醉鄉者為通材。其人頭戴軟腳幞頭,冠腳披肩微具褐色斑。缸側淺琢鋪首啣環,內可盛水。全器精雅工緻,人物之臉頰、鼻翼、眉眼及底部的衣擺、鞋履,均琢磨細膩,絲毫不爽。
台北故宮
青玉質,玉色泛白,器口沿處有局部燻烤痕。全器做桃實形,中間挖空,可裝水。腹部立雕枝葉,口沿處有一淺浮雕蝙蝠。桃與蝠有福壽之意,應為祝壽之用。附珊瑚水杓,杓尾淺浮雕作靈芝狀。
台北故宮
白玉,泛赭色。此器作半桃子狀,中心掏空成容器,桃枝、桃葉圍繞著器壁。筆洗,盛水作洗筆之用,為文房用具,兼具實用及美觀價值。
台北故宮
黃綠色玉,通體褐黃,部份還顯現灰白斑。雕如枯藁而包阖起的荷葉,呈上寬下斂的三角形,葉緣彎曲起皺。外壁以雙陰線刻劃出葉脈。葉梗從底部中心開始彎繞,後順勢上揚至杯側。本器的附件紫檀木座,以多層次镂雕作一把蓮狀。
台北故宮
圓侈口,口沿外翻一道窄邊,週壁斜直,淺圈足。採支墊結合方式裝燒,内外施青釉,釉色米黃帶灰,口沿釉薄處,現出灰褐色邊,釉面灰棕色和淺棕色紋片交錯出現,底週排佈六枚圓點狀支痕,足端無釉塗赭汁。支痕中顯露出黑灰色的胎體。傳世随附清宮後配木匣一個。
台北故宮
墨綠色不透明玉,多處帶褐黃色雜斑。全器挖空成一橢圓筆洗,深弧壁,平底。外壁雕滿雲紋,三條龍于雲團間穿梭遊走,雙龍間各帶一圓珠,龍首上仰,皆突出于口緣上方,龍身蜿蜒翻轉,鱗片雕刻細膩,整體形象威猛生動。
台北故宮
唇口,斜肩,扁圓腹,圈足。全器施 釉,口緣露白,器身有黑色苔點。足底及器底,塗褐色護胎汁。
台北故宮
筆洗,十瓣花口,深壁略外弧而下斂,平底内凹成足。口緣随瓣形略凹,外壁亦随瓣形刻陷凹痕,并将外壁分割為十等分,除此凹痕外,外壁光素無紋。器内外施罩青釉,色偏淺翠綠,積釉處呈色較深。底外環形無釉墊燒區,中心圓形區内凹,施白釉并以钴藍釉書「大清康熙年製」三行六字楷款。
台北故宮
器作矮缽形,圓口内歛,豐圓扁腹,矮圈足。通體施淡藍釉,潔淨光潤,色澤淡雅,平素無紋。足端露白胎,白地底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款。
台北故宮
青玉把蓮水蟲荷葉洗,清,高7.1厘米,口徑8.7-11厘米。清宮舊藏。筆洗青玉質,荷葉形,葉心下垂,葉邊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葉邊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葉及蟹、螺、蛙等物相配。此筆洗雕工精細,蓮葉造型與其它附屬紋飾相映成趣。與其它荷葉洗不同,本器以把蓮為形制特點,碾琢的物象生動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故宮博物院
金線鐵線哥窯筆洗
大都會博物館
雙龍筆洗
大都會博物館
玉筆洗
大都會博物館
李白抱瓶筆洗
大英博物館
玉筆洗
大英博物館
筆洗
大英博物館
貝殼狀筆洗
大英博物館
桃狀筆洗
大都會博物館
荷葉洗
大英博物館
藍紫色釉荷葉洗
大英博物館
白釉荷葉洗,1600年至1911年間的德化器物以器皿和各類塑像為特色,其胎體潔白,質如極細沙,釉色閃青或呈奶油白色。鐵元素的顯著降低使得器物呈色更為白淨,事實上胎土的氧化鐵含量僅有0.5%。此器胎釉完美地熔融結合在一起。中國東南部福建德化窯生產的素白瓷,在西方以十九世紀法國鑒賞家所用的“中國白”一詞而聞名。
大英博物館
雙荷葉洗
大英博物館
黃瑪瑙瓜葉筆舔
故宮博物院
青玉葉式筆掭,清,高0.8厘米,長14.5厘米,寬9.5厘米。清宮舊藏。
筆掭青玉質,有黑斑,葉形,并琢葉蒂及葉之卷尖。葉表面略凹,凹面很淺,表明此器當是用作筆掭。葉底面雕筋脈紋。玉料上的黑斑為經火後留下的痕迹。
此筆掭之形制顯然受西域裝飾風格的影響,碾琢簡練而富于裝飾性。其青玉質潤而色稍黯,着墨之後應愈顯清雅沉着
故宮博物院
青玉葉式筆掭,清,高0.8厘米,長14.5厘米,寬9.5厘米。清宮舊藏。
筆掭青玉質,有黑斑,葉形,并琢葉蒂及葉之卷尖。葉表面略凹,凹面很淺,表明此器當是用作筆掭。葉底面雕筋脈紋。玉料上的黑斑為經火後留下的痕迹。
此筆掭之形制顯然受西域裝飾風格的影響,碾琢簡練而富于裝飾性。其青玉質潤而色稍黯,着墨之後應愈顯清雅沉着
故宮博物院
黃釉描金秋葉形筆掭,清乾隆,高1.4厘米,長12.5厘米,寬16.5厘米。清宮舊藏。
筆掭葉形,通體施黃釉,釉面瑩亮,釉色黃中泛紅,葉緣紅色愈深。器面的葉脈描畫清晰并以描金裝飾,器底亦雕出葉背脈絡,全器宛如疊置的大小兩片秋風中飄落的紅葉。
此器取秋葉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筆掭之用。濡筆之際,當令人有歲月如流、時不待我之感念。
故宮博物院
黃楊木雕筆掭,清,高6.5厘米,長8.7厘米。清宮舊藏。
器形稍扁,圓雕折枝葉片一枚,兩側邊緣翻卷,一側镂雕葉柄彎轉疊壓,一側浮雕小蟬伏于其上,玲珑可愛,正面陰刻葉脈數條,背面則以淺浮雕棱線呼應,構思巧妙。器背面尚有陰刻楷書題銘:“以蟲鳴秋,何為寂寂,金風其涼,獨解止息。”
筆掭雕刻圓潤輕巧,打磨光潔,有象牙般的肌理,刻畫物象生動自然,是黃楊木雕文房器物中的佳品。
故宮博物院
孔雀石筆洗
大都會博物院
木雕筆洗
大都會博物院
學以緻用
學以緻用,看到這些曆史沉澱下來的巧思,是不是心癢癢,有沒有好的靈感閃現,歡迎留言分享哦。小編嘗試模仿其中兩個,期待燒制成功後,日日陪自己寫字。
歡迎關注
無用之用
傳統生活美學
公主号 : UselessUs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