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位“長着羽毛的朋友”在感情、社交和認知方面可能與其他多數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一樣複雜。
雞有着獨特的個性,而且遠比人類幼兒聰明,它們能通過欺騙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下次你又覺得我們長羽毛的朋友很傻的時候可要三思了!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知道一些鳥類在智商、情感複雜程度和社會互動方面和哺乳動物不差上下。然而,謙卑的雞則從未被列入這個類别——直到現在。
一項研究對有關雞的認知、情感、性格和社交性等同行評議的科學數據進行了探索,涉及的内容包括雞的自我意識、認知偏差、社會性學習和自控能力,研究在《動物認知》期刊上發表。研究結論稱,在許多領域,雞同其他多數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一樣具有複雜的認知和情感能力。雞知道如何使用它們的技能為達到目的。
雞可以識别群體中的其他個體,明了等級秩序,甚至還可以理解其他雞隻的觀點然後為己所用。
詭詐大師
比如說,公雞在找到食物時會做出一種“展示美味”的行為以吸引母雞前來。不過如此的做法也有招緻占據支配地位的公雞攻擊的風險。為了降低風險,當處于支配地位的公雞在附近的時候這種展示行為的一部分内容會被省略,但如果處于該地位的公雞注意力被轉移的時候被省略的部分還會再補上。
而且公雞也不介意在沒有食物可吃的時候發出覓食的信号來欺騙母雞。這讓公雞可以竊聽母雞,保護它們不被其他公雞幹擾。但是,母雞會很快意識到自己被騙,從而在公雞不守信用的時候不予理會。
信息交流
然而這不是雞隻聽取其他個體看法的唯一方式,它們的溝通遠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複雜。
它們能夠傳達具體的信息,而不是單純地對刺激做出反饋,這表明雞的每一個信号都有固定的意義,就像人類對語言的運用一樣。雞的溝通似乎是憑意志的,這種溝通受到認知和意識的影響,并非隻是反應而已。
對雞來說,并不是眼不見心理就不再惦記了。它們能夠明白,有些東西即使不在視線之中也依然存在,這就是物體恒存性的意識。物體恒存性的意識有6個發展階段,而有證據表明,雛雞的這一意識處于第4階段。兒童通常在兩歲的時候才能發展第階段。
研究同時發現,雞有對數字的基本理解,有一些基本的算術能力,而且表現出了自我控制和自我評估的能力,這或許進一步表明了其有自我意識。
雞的大腦曆來被視為比哺乳動物的要簡單,雖然許多鳥類,特别是烏鴉和鹦鹉的智商被廣泛紀錄,但看起來雞現在也能加入它們的行列了;雞的智商到目前為止一直被低估了。
雖然,下次我去參觀農場的時候倒不會感到不安,但是研究的作者則呼籲對雞應該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