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會被不同年齡段的娃的家長問到一個特别有代表性的問題:給寶寶喝什麼溫度的水合适?
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類似問題:酸奶需要熱一熱再喂嗎?冬天的水果需要加熱嗎?……
其實就寶寶飲用水的溫度,絕大多數我們能找到的權威機構,都沒有對此做特别說明。而隻是針對水質的安全問題絮絮叨叨說一大堆,諸如:無論哪兒來的水,都要在确定其可以飲用的前提下,充分加熱至滾沸狀态不少于1分鐘,然後讓其快速冷卻(建議時間是30分鐘内)到适宜的飲用溫度blablabla……
嗯,依舊沒說多少度。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我們隻需要:
參考配方奶的沖調和飲用溫度
37~38攝氏度——這是絕大多數配方奶的建議喂養溫度,不管各品牌奶粉對自己的沖調水溫是如何要求的。而判斷這個溫度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滴到大人的手腕内側感受一下,如果沒有明顯的熱感或冷感,就是合适的溫度。
不過,37~38攝氏度,真的不是強制要求的喂養溫度:
因此,同理,寶寶喝的水,真的不需要是37~38攝氏度,室溫甚至更低都是可以的——隻要寶寶喝完了沒有任何不适反應,比如:小肚子咕噜咕噜猛叫一陣之後迅速排稀便。
畢竟,二十多度的水,在進入口腔—食管—胃的過程中,會被食管“加熱”,并不像大人擔心的那樣會“傷胃”。
事實上,我看過的小寶寶裡,有不少在1歲後就直接喝從冰箱裡剛拿出來的酸奶或/和冰的巴氏消毒鮮奶,接受度很好,并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并且,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父母生的孩子,所以并不是因為“體質”不同……
還有比這更早接觸“冷飲”的:不到1歲就喂冰箱裡剛拿出來的酸牛奶,從來就沒鬧過肚子……
水果就更無須擔心了,就算是冰箱裡剛拿出來的,在孩子們嘴裡嚼完再咽下肚,基本上也就被口腔和食管“加熱”的差不多了。如果是秋冬,隻要有暖氣,二十度的室溫條件下放置多半天的水果,溫度也絕對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至少比冰箱裡的溫度高多了~
至于酸奶嘛,低溫酸奶當然是不應該放火上或者微波爐加熱的。用小勺子舀着吃的時候,進食速度是足夠緩慢的,被食道回溫的邏輯同上。當然,踏實起見,你也可以用一個裝有五十多度溫熱水的碗,将未開封的酸奶放裡面“水浴加熱”、讓溫度略回升後,再喂寶寶吃。
寫本文的目的,并非主張給孩子們喝冰水和冰奶(且我本人也并不建議太早給孩子嘗試溫度太低的食物和飲品)。而是想強調:
十娃九不同。
根據孩子的消化特點和家長對他們的了解,選擇他們喜歡的且适應的溫度,是更合理的做法。真的不必把什麼都要加熱到“熱乎乎”,不算太冷的室溫及體表溫度,足以保證食物或液體進入小家夥消化道的舒适度,除非他們自己對溫度格外有要求(比如前幾天門診的一位媽媽就強調:她家娃的奶溫必須在43°,稍微低1°就會腹脹)……
順帶科個普:歪果仁之所以發燒都喝冰水,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喝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冰牛奶或者冰果汁。所以,所謂的“體質差異”不過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差異,而我們的身體,則是适應環境的産物罷了。
遂謙碎碎念:據說歪果仁喝冰水的起源是因為冰水稀罕……
想要了解更多母嬰、健康、減肥等前沿知識,可以關注遂謙的營養小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