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4 08:12:11

↑↑↑

全面的創業政策資訊和專業指導,創業,我們在您身邊

關注hnbc1800,海納百創帶你創業帶你飛。

“創客帶創客”行嗎?上海理工大學探索的創業教育新模式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院校上海理工大學探索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1

創業項目都有校友創客導師的影子

其實早在2009年底,上理工就已經在全國率先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方向)的試點班(創業班),讓社會對上理工創業教育成效刮目相看,創業班至今已經是第三期,據最新統計,創業班首期畢業26人,有21人在創業,5個創業團隊,一期創業轉化率達到了80%以上。

除了創業班,上理工為創業教育搭建了全覆蓋、全過程的“點線面”創業教育體系。從“面”上來看,全校各學院共開設了50多門創業公選課,另外學校以創新創業能力達成為導向,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類4個必修學分,并實施創新創業學分認定制度。在“線”這一層次,學校對有志于以所學專業進行創業的學生,開設了“創業管理”第二專業,通過修讀約50學分創業管理和創業技能課程,培養“專業 創業”的複合型人才。最後在“點”這一方面,學校基于嚴格的遴選機制,對具有強烈創業志向并具備突出創業潛質的學生,組建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創業班),單獨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教學模式突出“實戰”要求,傾力培養創業管理精英,畢業後可取得工商管理(創業管理)畢業證書。學校創業班目前已經開展到第三期,受益學生近百人,創業班的成功模式被諸多媒體長篇幅報道。

在“點線面”全面覆蓋的創業教育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各種層次的創業大賽中嶄露頭角,不少學生在畢業之後走上創業道路。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創業校友反哺母校,助力在校大學生創業的2016“上理創客 共赢未來”大學生創業大賽才得以成功舉辦。

擔任大賽決賽評委的創業CEO校園行發起人王海燕總經理、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劉建峰主任、青創工場創始人兼CEO姜鵬等都給予大賽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校友創客導師” “無私奉獻” “導師跨界組合”是上理工獨特的模式,值得推廣借鑒。比賽中,學生的創業項目都有校友創客導師的影子,正是上理創客校友注重公益的企業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才大大提升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初步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

上理工創業班班主任吳滿琳教授指出了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大家都在給學生上理論課的第一課堂,但是創業實踐和創業訓練的第二課堂、第三課堂鮮有人做,這種缺乏實踐活動的創業教育,無法從根本上助力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思維的培養。

在組織學校校友創客聯盟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的校友工作聯絡處處長潘淑平看來,創業教育做的好不好,關鍵在于氛圍營造,從深層次來看就是大學文化是否有助于創新創業,學校機制是否有利于推動創業。

一位長期從事支持學生創業的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國家支持學生創業的政策很多,各個部門手中有各種資源,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也可以說是各自為政。一個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必須要形成包含創業教育、創業孵化、創業投資三個環節的生态閉環。一所大學想要打造創業教育、創業孵化、創業投資三個環節并非難事,但是要打通卻難上加難。

上理工經過探索與實踐,已經初步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七個環節,一是創業通識課程,開通了“創業基礎”、“大學生領導力”等20多門創業類課程;二是推出“國家-上海市-學校-學院”四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三是創業能力綜合培訓,建設了大學創業教練營和大學生領導力培訓基地;四是創業班的試點;五是校外創業導師的指導;六是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培育;七是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孵化。

由校友創客作為導師帶領學生創業的例子并不鮮見,但是像上理創客聯盟這樣有組織、成規模并且卓有成效地指導學生創業的案例卻并不多見。

長達9個月的比賽活動主要有以下創新:導師跨界組合,全方位為學生創業護航。30多位創客聯盟導師組成了8個導師團隊,形成了“互聯網 ”組、服務業組、先進制造環保業組等不同領域校友創客的跨界組合,他們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專業的技術指導和風險控制力,純公益地為參賽學生提供實戰指導,這種模式大大增強了比賽的吸引力和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中國好聲音”式的導師學員互選機制。通過“創業隊伍陳述、導師提問并舉牌、戰隊選擇”形式,最終完成導師與參賽團隊的互選及匹配。校友創客導師依據創業團隊項目的“創新點”、“孵化價值”和“現場表現”為每個創業團隊打分并選擇自己希望指導的創業團隊。比賽現場多次出現了幾個創客導師競争同一個創業項目,創業團隊糾結選擇哪個創業導師的場面,既緊張激烈,又精彩紛呈。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院校上海理工大學探索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2

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采取“導師PK”制。在複賽基礎上由創業團隊和創客導師聯合組成團隊進行終極對決,導師成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由導師帶領各組的創業團隊去行業企業見習,引入專業投資人對創業項目進行投資評估,并進行團隊創業能力評估與創業實踐成果展示。在設計決賽總成績時,組委會經過讨論決定将項目落地、運營業績、團隊執行力、投融資、導師參與度等納入成績中。

校友創客帶學生創客的奇妙組合産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無論是基于一種雙赢關系還是情懷支撐,校友創客導師對學生創客的指導總是盡心盡職,“創客帶創客”模式把從學校層面的創業教育體系的七個環節的關鍵要點都貫穿起來,并打通各環節的關系。在大賽當中,創客導師們經常放下自己公司業務,利用自己多年創業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的給予學生團隊指導幫助,冒着酷暑、花費大量時間為參賽學生提供實戰指導、帶着團隊跑市場、介紹資源、介紹業務。其中一位導師為學生創業團隊介紹了上百萬元的訂單,更有多組導師自己出錢購買學生創業者的産品或服務,讓他們赢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通過這種長時間、近距離的交流,使學生在項目實踐執行、商業模式打磨、團隊合作能力及對創業和市場的認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校友創客參與的創業大賽自開賽以來一直秉承“導師參與創業、項目要求落地、團隊注重實戰、成績依據實效、比賽隻求幹貨”的理念,始終發揮“上理創客聯盟”的校友導師的資源和創業經驗,注重實戰,幫助上理創業學子完成從“紙上談兵”到“項目落地”的轉變。如果說兩年的創業班是解放軍的“正規軍”,那麼此次長達9個月的校友創客參與的創業大賽就是解放軍的“野戰軍”,是創業教育的“濃縮精華版”。

創業教育的目的隻是讓學生創辦企業嗎?

“創業教育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創辦企業,而是讓學生取得可持續發展,大學的根本宗旨還是培養人才,我并不鼓勵學生一畢業就創業。”上理工創業班班主任吳滿琳教授說。她認為創業教育就是讓學生創辦企業是一個狹義的觀點。從廣義上來看,創業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突破現有的資源約束,發現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标。

吳滿琳以自身為例講到,她開設創業班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業的過程,當時的學校并不具備開設創業專業的條件,創業專業在教育部也沒有相關目錄,自己開設創業班就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是一個突破,這就是創業。

創業教育最核心的是創業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上理工創業班的學生每天都要出早操,校園裡面經常看到幾十個扛着旗幟,喊着口号,在校園裡跑步的學生就是他們;創業班上課不能遲到,遲到要罰款、做俯卧撐……創業班的學生要求會聽、會說、會做、會寫、會看,吳滿琳認為,不能以是否當老闆、是否創富來評價創業教育,創業教育就是要提起學生的精氣神,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

創業班的學習讓學生有了與其他專業學生所不具備的競争力,吳滿琳介紹說,在第一期創業班學生當中,有多位學生一畢業就進入到麥德龍這樣的大企業做部門主管,而不是從基層開始做起。企業看中的就是創業班的學生擁有不一樣的能力。創業班的學生有讀研深造的、出國留學的、就業創業的,吳滿琳堅持這樣的觀點,隻要學生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并且朝着這個目标前行即可,這就是成功的創業教育。

“上理工具有優秀的創新創業傳統,學校自2015級起,調整“通識-創新創業類”闆塊學分要求,新設4個必修學分的“創新創業大作業”,其目的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去創辦公司。”長期在學院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上理工教務處處長朱堅民教授說。

朱堅民認為,創業應該有更豐富的内涵。比如學生參加“上理創客 共赢未來”大學生創業大賽的路演,隻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在社會上的專業評委面前能夠講清楚自己的項目,想做什麼,怎麼做,可行性如何等等就足夠了,這樣也可以算完成了“創新創業大作業”。他反複強調,創業不是要學生都去開公司,而是學生要學會用創新思想、創新觀點把工作做好。

信息來源: 上海教育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