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哥冼力求在整理垃圾袋(2021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 題:環保戰士貓哥:“上山下海執垃圾”
新華社記者陸敏
“别叫冼先生,叫我貓哥好啦。”電話那頭,貓哥朗聲笑道。
貓哥愛貓,常收養流浪貓。最高峰時收留過11隻貓,現在家裡還有8隻。
貓哥本名冼力求,今年58歲,退休前在香港特區政府紀律部隊的消防處工作,在救護車上做了30多年救護員。
2018年4月26日,就在退休後的第8天,他在社交媒體上創辦“上山下海執垃圾”(執:粵語,意為“撿”)義工群,截至2021年底,已吸引逾8400人次參與,在香港郊野進行了3000多次行動,累積清理了超過4萬袋垃圾。
網民贊譽貓哥:“前半生救人,後半生救地球”。去年12月,貓哥被媒體評選為“2021感動香江”人物之一。
義工在海邊撿垃圾(2021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自己臘鴨 自己帶酒”
初冬的一天,香港東岸公園入口,幾名義工早早等候在集合地點。身背迷彩背囊,手裡提着超大号塑料袋的貓哥走過來,招呼大家:“開工了!”
由巨石堆砌的防洪長堤上,義工們分頭行動,下到嶙峋巨石間清理垃圾。沒想到,美麗海堤下的石縫裡垃圾還真不少。清潔工工作範圍之外的這些地方,偏僻難行,不好清理,正是貓哥他們大顯身手之處。
義工崔老伯找了塊穩固的大石頭坐下,從背囊裡掏出夾子、小鏟子等工具,俯身從石縫中夾出飲料瓶、塑料泡沫等雜物。家人移居海外、孤身在港的他今年加入了貓哥的團隊。“我已經70歲啦。”老伯邊幹活邊說,“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劉女士正在用剪刀把撿到的長尼龍繩剪成一段段,“太長了不好裝,垃圾袋也不能裝得太滿,太滿了垃圾站工人不好處理”。她是個公園景觀設計師,加入團隊兩年多了,如今她已成為群組的管理員之一,會帶隊行動。“看到環境變美了,好開心。”她說。
每次活動要幹多久?撿垃圾有沒有數量指标?
“沒有。”貓哥說,“我們的宗旨很簡單:開開心心撿垃圾,平平安安回家去。”
義工在海邊撿垃圾(2021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貓哥不定期組織郊野清潔活動,一般一周會出動三四次,就算一個人,也會照樣出發。“體弱的可以去容易的地方,幹不動了可以提早離開。”貓哥想法很樸素,就是不希望大家認為做環保很痛苦。“保護環境要細水長流,要讓人樂意做,才能做得長久。哪怕一個人一次隻撿了一個塑料瓶,對環境的傷害也會減少一分!”
貓哥“開心做環保”的理念凝聚了更多的同路人,每一次出行都充滿歡樂。他們在群組裡自稱“愚公愚婆”“螞蟻搬家”,“自己臘鴨(垃圾)自己帶酒(帶走)”“上山下海汁靓(執靓)香港”這樣的粵語諧音梗到處都是,在有愛有趣的氛圍裡,義工人數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二三十人壯大到如今的七千多人。
義工團隊在收工時合影(2021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國慶節的祝福
貓哥酷愛戶外運動,上山、下海樣樣行,皮膚曬得黝黑。
2017年台風“天鴿”襲港,風災過後,貓哥常去的西貢海邊垃圾遍布。貓哥與同伴自發幫忙清潔海灘,還劃着獨木舟把附近海面漂浮的垃圾一一撿拾,整潔的海灘重現美麗。
要是多幾個人多幾條船,不就能多運走一些垃圾嗎?
人多力量大,貓哥創辦義工群,想的正是能召喚更多的熱心人一起行動。
為什麼要撿垃圾?
“垃圾是人制造的,就應該人帶走,天經地義,就這麼簡單。”貓哥說。
開心做環保不代表輕松。貓哥說,到偏遠山野或者海島,動辄要步行兩三個小時才能抵達,收集的垃圾又多又重,撿完還要帶下山運出海,難!
崔老伯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1月在火星洞海岸的一次行動,當天撿拾了近400袋垃圾,如何運送成了難題。崔老伯說,海岸離公路隔着一個陡峭的山坡,“坡度很陡,而且都是泥沙碎石,爬上去都難,更别說搬運垃圾了”。後來貓哥想出了辦法,讓大家挨個站在山坡上形成人體傳送帶,手手相傳,硬是把這些垃圾運到了垃圾車能到的公路邊。
撿到的垃圾,常見的有飲料瓶罐、一次性塑料用品等生活垃圾,漁網、尼龍繩、塑料泡沫等工業垃圾,還有舊家用電器等,最離譜的是廢舊輪胎。“估計有人為了逃避處置費用,偷偷把廢舊輪胎扔到山溝裡。”貓哥說,一次,義工夥伴們把散落在山溝裡的輪胎一個個撿回來,一數竟有近百個。
從2018年成立團隊開始,每年的國慶節貓哥都會組織清潔行動。“我跟夥伴們說,把一個幹幹淨淨的環境送給祖國母親祝福生日,多好!”貓哥說。
2018年國慶,他們到大嶼山煎魚灣,清理台風“山竹”風災後的海洋垃圾150袋。2019年國慶,他們到大嶼山汾流東灣清理垃圾34袋。2020年國慶,4個隊員劃着獨木舟出發,在馬屎洲清理垃圾20袋。2021年國慶,他們接到隊友“線報”,好幾艘走私艇擱淺龍鼓洲,留下大量垃圾,團隊立即出動,一鼓作氣清理出1012袋垃圾,刷新了紀錄。
義工在海邊撿垃圾(2021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激發環保正能量
每一次環保行動,貓哥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做記錄,圖文并茂,記錄下大自然受到的污染威脅,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貓哥俯身從石縫裡掏出一把散碎物:“你看,這些都是無法降解的塑料顆粒。”塑料顆粒進入海水會毒害魚類,再通過食物鍊威脅人體健康。他說,人們總想着給兒孫留下财富,殊不知最好的遺産就是大自然,保護環境才是真正為子孫造福。
每次“開工”,貓哥第一件事就是把團隊标牌挂在顯眼處,上面有“上山下海執垃圾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兩行字,旁邊是他們的二維碼,“第一讓人知道我們是有組織的義工隊伍,第二希望更多的人掃碼加入”。
“電影開場前,抽空來撿垃圾”“看日落的路上,看到山坡上有垃圾,忍不住出手了”“獨行俠出發了”……越來越多市民自發加入貓哥的環保戰隊,有洗衣公司無償捐贈洗衣袋裝垃圾,有小店主動借出小推車給他們運垃圾,激發起滿滿的環保正能量。
“目前團隊裡有不少人帶着孩子來做環保,既是親子活動,又是環保教育,家長積極性都很高。”貓哥說。
去年5月下旬的一天,氣溫超過36攝氏度,4位小朋友組成“愛心小小隊”,冒着酷暑到大嶼山水口灣清理垃圾。這是香港一個重要的海洋生物孕育區,生存着寶貴的海洋物種。烈日下,小隊員們全副武裝,戴着太陽帽和手套,腳穿膠靴手持鐵鉗,穿行在紅樹林間,收集到58袋垃圾。
結束“戰鬥”後,4名小戰士按團隊的慣例合影——背對鏡頭,單手舉向天空,身邊是一袋袋碼放整齊的垃圾。
“每一次行動結束,我們都這樣合影,意思是,人在做,天在看,大自然是我們的家,要好好愛護她!”貓哥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