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臨沂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1經濟社會發展盤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浙大山東(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2021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1年, 浙大山東農研院圍繞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充分發揮浙大優勢,聚焦對接特色産業,積極充實人才隊伍、搭建合作平台、凝練重大項目、開展産學研合作,促進臨沂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為提高服務臨沂的能力,浙大山東農研院重視高端人才引進,構建高端人才蓄水池。截至目前,柔性引進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共計22人(其中,設施農業研究中心主任喻景權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職引進博士、碩士共計26人,另有6名博士已通過年底面試。成功備案山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依托浙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拟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3人。作為浙江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聯合招收2020、2021級碩士研究生10名。
探索科研人才培養工作機制新模式,組織科研人員至浙江大學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學習。通過到浙大培訓,開拓了科研人員的工作視野,學習了先進的實驗技術,明确了科研方向,建立了更密切的工作聯系,為全面推動浙江大學科技成果在臨沂地區的示範、推廣以及加快地方産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農業現代化要集中各方力量,為此,浙大山東農研院研究建立浙大山東農研院和臨沂市農科院兩院融合發展機制,推進雙方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促進臨沂市涉農産業提升。在兩院融合發展的基礎上,由兩院發起并聯合地方院校、農技推廣部門、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共同成立了“臨沂市農業科技服務創新共同體”,強化區域性、行業性科技協同創新及服務産業能力,助推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與臨沂市重點企業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速凍蔬菜、食用菌、金銀花等八個産業研究院、中農天泰設計育種研究院、蘭陵農業科技轉化與展示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共計11個,共同促進成果轉移轉化。開展“浙大山東農研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項目”,2020和2021年面向臨沂市高校、科研機構和合作企業等單位,投放630萬元科研經費,用于研究臨沂市現代農業發展普遍存在的典型生産關鍵技術問題,取得一系列進展。
大力開展優良品種選育及引種工作。在浙大山東農研院郯城水稻設計育種試驗站,初步試種了100餘種水稻,篩選适宜臨沂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選育的新品種“浙魯哈勃21”已參加山東省新品種區域實驗,試驗結果顯示在山東水稻産區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建設分子育種玉米試驗基地1個,開展玉米新品種選育工作;目前,研究中心已選育作物新品種10個,且已申請作物新品種權保護。引入紅美人柑橘在蘭陵縣試種。
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研發的水稻專用營養劑“真打糧”在臨沂市示範推廣3000餘畝,實割測産比對照區增産6.57%;喻景權院士的SAS無土栽培技術在沂南縣、費縣等地示範推廣,與傳統土壤栽培相比,應用該技術畝均投入成本降低6000-8000元,增産17%以上,大幅提高了設施蔬菜的品質和産量;數字農業研發團隊開發了沂蒙山區全域數字化農業服務平台、沂蒙農産品區塊鍊溯源服務平台、空天地一體化數字農業服務基礎平台等數字農業服務管理平台,相關成果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部分成果在平邑九間棚金銀花标準化種植基地應用,實現金銀花種植标準化管理。
積極推動農産品加工産業轉型升級。開展果蔬罐頭加工副産物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産業化研究,且已聯合企業成功申報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受青援食品有限公司委托,開展嬰幼兒米粉、功能性八寶粥等新型産品的研發和産業化工作;研發推廣速凍蔬菜商品化處理與智能供應鍊體系,該項研究獲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資助,資助經費300萬元;運用化學及生物信息學等多種研究手段,開展山楂、金銀花、銀杏葉及牛蒡的健康價值研究,山楂口紅、山楂速溶粉、山楂果凍等産品開發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
農研院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順應臨沂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積極推動臨沂農産品融入長三角。通過配合市農業農村局舉辦臨沂優質農産品推介會,現場宣傳沂蒙大櫻桃等沂蒙特色農産品,提高“生态沂蒙山 優質農産品”品牌影響力;通過編制對接長三角市場《糧油系列全産業鍊管理技術規範》,策劃“國儲監制,浙儲糧油”系列食品供應鍊,助力臨沂糧油進入“長三角”;通過開展“臨沂市對接長三角中心城市100家農産品供應基地”績效評價,加快推動基地高質量建設;緊密對接浙江農合、明康彙、叮咚買菜、胡慶餘堂等大宗、生鮮、藥用農産品供應鍊優質企業,聯絡臨沂當地農發集團,共同謀劃推進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産品供應基地的品牌與聲望。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杜輝升 紀偉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