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男人,一生三次訂婚又三次退婚。在他的世界裡,既渴望婚姻又拒絕婚姻。
在很多人眼裡,他憂郁内向。如果說中國的人物裡哪一個人和他最像,有人說是林黛玉。
這個像林黛玉的男人,一開始隻是一個保險業的小職員,卻寫出了《變形記》《審判》《城堡》,最後成為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大師和先驅。
他就是弗蘭茲·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經曆了不少女性,因為他身高一米八二,還長相英俊。
按理來說,這樣的男人,是不會成為單身漢的。但直到卡夫卡去世,他還是孑然一身,終身未娶。
因為對于他來說,焦躁孤獨的靈魂是不适合被婚姻束縛的。
1883年,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猶太人家庭。聰明的猶太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但對于卡夫卡來說,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卡夫卡日後面對女人和婚姻的時候,我們也能看出一個被父權撕裂的卡夫卡。
卡夫卡的父母
卡夫卡的父親,一直以來都以粗暴的态度來對待他。
在父親眼裡,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從來舍不得在卡夫卡身上用上誇獎的詞語。他覺得,孩子們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做成現在這個鬼樣子。
讀完大學,成為一名保險業職員的卡夫卡愛上了寫作,但作為卡夫卡的父親,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對孩子們的興趣給予一丁點的贊同和理解。
這造成了卡夫卡近乎自閉的内向,他曾表示: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帶着紙筆和一盞燈待在一個寬敞的、閉門杜戶的地窖最裡面的一間裡。飯由人送來,放在離我這間最遠的、地窖的第一道門後。
他害怕自己的父親,成年後的他給自己的父親寫了幾萬字的信,但沒有一封信真正寄出去過。
在這些信裡,卡夫卡直言“你最近曾問我,我為什麼說怕你。一如既往,我無言以對,這既是由于我怕你,也是因為要闡明我種畏懼,就得細數諸多瑣事,我一下子根本說不全。我現在試圖以筆代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即便如此,所寫的也僅僅是一鱗半爪,因為就在寫信時,對你的畏懼及後果也阻塞着我的筆頭,而且材料之浩繁已遠遠超出了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惟獨作為父親,你對我來說太強大了,特别是因為我的弟弟們幼年夭折,妹妹們都比我小很多,這樣,我就不得不獨自承受你的頭一番重擊,而我又太弱,實在承受不了。”
就像卡夫卡在面對父親時表現出的矛盾和撕裂一樣,他面對孤獨也是如此。
一方面,他喜歡孤獨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在反抗孤獨。
對于一個害怕孤獨的人來說,婚姻是最好逃避孤獨的方法。
但卡夫卡是一個内心如此搖擺糾結的人!
1912年,卡夫卡和菲利斯相遇了。對于已經29歲的卡夫卡來說,他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擺脫“單身漢的苦惱了”。
于是,在第一次見到“瘦削而無表情的臉龐……光着脖子,披着襯衣,穿着打扮像在自己家裡一般……幾乎像是被打壞的鼻子,有點僵硬的、毫無光彩的金色頭發,厚實的下巴”這樣粗糙不修邊幅的菲利斯後,卡夫卡和她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感情糾纏。
卡夫卡和菲利斯
1914年6月,他們在柏林訂了婚。一個月後,解除婚約。
至于為什麼會解除婚約,因為卡夫卡喜歡上了菲利斯的“閨蜜”。
6月底,卡夫卡經常給未婚妻的閨蜜寫信,事無巨細地彙報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當閨蜜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現出負罪感時,卡夫卡還在旁邊寫信慫恿給她打氣加油。
但在和菲利斯解除婚約後,卡夫卡又沒有和那位閨蜜在一起。他給自己的父母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想離開布拉格,去柏林和慕尼黑生活兩年。自己已經三十一歲了,再不下定決心改變生活,就真的來不及了。
結果1915年,他又和菲利斯重逢了。
1917年7月,卡夫卡和菲利斯再次訂婚,12月和菲利斯又再次解除婚約。
對于婚姻生活和女人,卡夫卡是這麼說的。
他希望在婚姻中完全捍衛自己的權利,即表明,婚姻中的另一方隻有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在自己需要孤獨的時候,對方就要讓他像一個“孤獨的死人”一樣存在。
而對于女人,卡夫卡覺得女人的身體吸引着他,但這也會撕裂他的生活。他覺得“女人們充滿性欲,她們天生不貞潔,調情,對我毫無意義”。
最後,在一個男人身上折騰了五年的菲利斯決定嫁人了,這個人當然不是卡夫卡。
此後,卡夫卡仍在婚姻和孤獨的邊界搖擺,渴求婚姻又試圖逃脫。
1919年,卡夫卡在夏天與一名叫尤莉·沃裡采克的女性訂婚。
但在1920年,37歲的卡夫卡認識了25歲的有夫之婦密萊娜。
密萊娜經常背着自己的丈夫給卡夫卡寫信。1920年9月,卡夫卡和尤莉·沃裡采克取消了婚約。
但他和密萊娜的愛是注定無結果的柏拉圖式的戀愛。1922年5月,他最後一次和密萊娜見面,然後就結束了這段感情,并決定繼續寫他的《城堡》。
可能對于卡夫卡來說,婚姻就像一個他永遠都無法走進去的城堡。
這時候的卡夫卡,肺結核已經很嚴重了。咳血咳到醫院裡的護士直接對他說,“你活不了多久了”。
1923年,四十歲的卡夫卡在療養院遇到了二十五歲的朵拉。那時的朵拉,正在宴會的廚房裡殺魚。
卡夫卡看到她後,情不自禁地說“多麼溫柔的手,卻幹着如此血腥的活”。
然後這個二十五歲的姑娘就喜歡上了四十歲的卡夫卡,而後兩人同居。
朵拉
雖然已經病入膏荒,但朵拉的愛情仍給了卡夫卡一點回光返照的機會。隻不過好景不長,很快他的病情就開始惡化。
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卡夫卡讓朵拉燒掉了他的許多手稿。他也曾希望自己的好友布洛德将自己的手稿全部銷毀,幸好他的好友“違背”了這個約定。
(左)布洛德、(右)卡夫卡
可能就像他自己說的,他走進了一片荊棘林,便找不到返回去的路。唯有燒掉這些稿子,才能真正得到解脫。
他害怕大家通過他的手稿來嘲笑議論他,這是他在和父親相處的時候,父親的絕對權威帶給他的“怕”!
1924年6月3日,卡夫卡因肺病引起喉嚨痛無法進食而餓死,朵拉悲痛欲絕。可能是朵拉的陪伴,讓卡夫卡忘卻了孤獨。在生命的最後,他貌似找到了真正的愛情,他還嘗試着寫信給朵拉的父親,想向朵拉求婚。
但命運弄人,他最終卻是成為了自己曾無比追求的“孤獨的死人”。
布拉格的卡夫卡之墓
卡夫卡的一生,都在不斷地進行着面對或逃避,順承或反抗的選擇題。
他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卻又無法确定,婚姻和孤獨,哪個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被各種矛盾不斷撕裂着,迷茫又無助。
其實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因為有時候,你在接受逃避和順承所造成的結果時,并不比選擇面對和反抗所需要的勇氣少。
本文首發于公衆号有兩夏子,一個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衆号,每天讓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