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是元宵節,我國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因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
元宵節燈籠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習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随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以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元宵節街市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宋朝,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将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
元宵節夜景
到了元代大部分活動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不利于自身的統治。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異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隻有三天,但是民間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如今,不論元宵、彩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這些元宵節延續的古老傳統風俗依然沒變,我們仍可以從今天慶祝元宵節的活動,看到它們的影子。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始終是人們心中割舍不斷的情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