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頭條号将整理出廣西111個區、縣所有旅遊景點,關注我不迷路,也許下一期介紹的就是你的家鄉,敬請期待!
本期第75期:來賓忻城縣(排序随機)
1、忻城縣薰衣草莊園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忻城薰衣草莊園旅遊項目位于廣西精品旅遊六大路線之一的來賓市忻城縣,總投資8億元,占地面積約3000畝,是集農業旅遊觀光、婚紗攝影基地、影視拍攝基地、薰衣草深加工産業和特色經濟苗木種植園和香草集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服務區。
2、莫土司衙署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莫土司衙署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城關鎮西甯街翠屏山北麓。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朝萬曆十年,莫土司在忻城世襲時間長達470多年,曾先後四次遷移衙門,原建于古尚村,後遷于闆縣村,再遷到古堯村,後來搬到翠屏山腳下。
3、樂灘(惡灘)水電站庫區
樂灘(惡灘)水電站庫區,波瀾壯闊、氣勢磅礴、一瀉千裡的紅水河源出于雲南省沾益縣的南盤江,經貴州流入廣西,是廣西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的母親河、太陽河。紅水河河水洶湧澎湃,奔騰于深山險谷之中,兩岸陡峻,滾滾濁流沖擊礁石,濁浪徘空,咆哮着向遠山沖去。紅水河是我國少有的水電資源。正在擴建中的樂灘(惡灘)水電站預算投資39.7億元,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為35億千瓦時,是紅水河上的十個梯級水電站之一。
4、八寨遺址
位于今忻城縣古蓬、北更、遂意和紅渡4鄉鎮地,以及上林縣的石門村地,總面積約800平方公裡。震驚元、明、清三個封建王朝統治集團的八寨農民起義,以八寨為活動基地,轉戰馳騁于廣西賓州、思恩、慶遠、橫州、邕州、太平、柳洲和桂林等州府廣大地區,鬥争持續達400餘年。八寨地處都陽山脈以南,大明山以東的石山地區,層巒叠嶂,峭壁林立,交通閉塞,地勢險要。“八寨”之名,始于元代。《學海通志》說:“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秋,八寨瑤寇橫州。”明代忻城土縣第六世土官莫鎮威在《協剿八寨記》中記載:“八寨曰思吉曰周安曰古蓬曰古缽曰古卯曰都者曰羅墨曰剝丁……。”八寨在元、明、清三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是農民起義軍鬥争的主要根據地。
5、羅隐岩
羅隐岩位于古蓬鎮周安街西0.25公裡處的白虎山西麓,岩高6米、深10米、寬6米。
相傳昔有遊仙羅隐居此,日讀詩書,夜卧石榻,得名卧仙,故此岩又名卧仙岩。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弘祖(号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農曆二月十四日曾到此岩遊覽考察。
他在《徐霞客遊記》中記述:“岩橫裂如榻。昔有書生過此,無托宿處,寄栖此中,題詩崖上,後人遂指為羅隐。”岩壁兩側镌有明清文人墨客詩文10餘面,其中有明“征蠻”副總兵張祜等鎮壓八寨農民起義紀實。1984年此岩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忻城西山岩
忻城縣西山岩位于城關鎮西5公裡處的西山東麓。岩高5米,深30米,寬3~5米不等。分南北兩洞,相互貫通,石形萬狀,中露石脈一道,仿佛龍脊,故又名龍隐岩、龍隐洞。昔築有亭閣、僧寺,洞内立佛像。岩壁摩崖有宋紹聖年間(1094~1097年)忻城知縣林毅的《遊西山詩并序》(拓文今藏北京首都圖書館)、《西山功德記》、《迎晖閣》(詩);明忻城土官莫元相的《迎晖閣文》、《西山記》、《遊西山寺》等。因世事滄桑,亭閣、僧寺、佛像已毀,岩壁摩崖亦遭破壞。1984年此岩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三界廟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原稱三清閣,後改稱三界廟。位于衙署右側、翠屏山右山腳下,坐南朝北,由五座建築物構成,雕工精美,這些建築均為珍木構架。廟門廊檐以兩根石柱支撐,石柱高5.6米,柱腳為青石盤,進入大門,便是戲台。戲台下為四方院落,可供觀衆看戲。院落南面是正堂大殿,建築面積為168平方米。殿中央有神台,置三界公等神像。神台前面是行香祭祀場所,種植的松柏、石榴已經有300多歲。整座三界廟占地3畝。三界廟已于2003年重新對外開放,香客衆多,香火極為興旺。
10、忻城白虎山
白虎山位于古蓬鎮周安街西0.25公裡處,山高約300米,山腳周長約1公裡,獨峰平地突起,崖壁白色,山勢雄奇,狀如猛虎,故名。東麓有“回春岩”,岩洞不深,岩口存摩崖5面;西麓有“羅隐岩”(又名“卧仙岩”),岩壁存摩崖13面。回春、羅隐二岩摩崖多為明嘉靖七年(1528年)及萬曆八年(1580年)兵部尚書王守仁及其部屬鎮壓八寨農民起義紀實。
結束語:您對來賓忻城縣的景點還有什麼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