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老這個話題成了熱點。是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是與兒女同住還是老人獨居?我想這些都是很個人的選擇,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不過,老人與兒女的關系如何?老人如何處理自己的财産特别是房産?這些可是會直接影響到老人們晚年的生活境況的。
在網上看過很多父母重男輕女和子女不贍養老人的事,今天跟大家聊一件真實的事例。
這是一個傳統的典型的工人家庭,一家四口,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生于六十年代末,我認識的這位是家中的小女兒。
從小,哥哥學習成績好,憨厚老實,是家中的寶。妹妹成績一般,卻是做家務的好手,不但手腳麻利,而且口才已伶俐,嘴上從不吃虧。
哥哥大學畢業後,留校當老師,妹妹高中畢業後進紡織廠當工人,兩人的收入差距很大。
哥哥結婚時,父母拿出全部積蓄,又借了外債,買了新房,給兒子操辦婚禮,盡管竭盡全力,可還是受到兒媳的埋怨,嫌公公婆婆家太窮,婚禮不夠面子。
妹妹嫁給的是個工人,結婚沒有新房子,小兩口從開始就和公婆住在一起。
哥哥婚後很少回父母家,嫂子沒把工人家庭的婆家放在眼裡,回來就找茬吵架。倒是妹妹挺貼心,經常回娘家探望。
兒媳生了孫子,婆婆給了5000元的紅包,兒媳冷着臉,連個謝字都不說,孩子也不讓奶奶帶。
女兒生了外孫女,和姥姥姥爺可親近了。
天長日久,老兩口對兒女的看法的也漸漸不一樣,老父親還是最喜歡兒子,認為隻是兒媳不懂事。老母親覺得養兒無用,倒是覺得虧欠女兒太多。
後來,紡織廠倒閉,妹妹下崗,沒了收入,妹妹在婆家也沒了地位。人到中年、沒有學曆的她隻能去商場當營業員,工作辛苦收入少,想自己開店做生意,可是又苦于沒有本錢。
這時候,母親拿出1萬元,交給妹妹,對她說:“你從小能吃苦,會應酬,适合做生意。”在母親的支持下,妹妹從夜市擺攤做起,一年後開起自己的服裝店,兩年後買上新房子,後來女婿也下崗了,又開個小飯店,小家庭有房有車,日子越過越好,妹妹懂得感恩,經常買東西補貼娘家。
母親63歲那年,患了一場大病,動手術需要3萬元錢,哥哥說剛剛貸款買了大房子,還從嶽母家裡借了錢,現在拿出不一分錢。妹妹手上也有沒那麼多現金,她知道老公買了些股票,就說服老公賣掉股票,湊足手術費用。母親住院期間,妹妹放下生意,日夜陪護在身邊,一直到母親出院。
母親康複後,沒有歸還3萬元錢,父母背着兒子,把房子過戶到妹妹的名下。
又過了五年,母親又一次病倒了,這一次老人沒有挺過來。彌留之際,她把家中的存折和工資卡交給女兒,囑咐她要照顧好老父親。
辦完母親的喪事,哥哥就向父親要家裡的存折,老父親推說不知道,哥哥便開始翻箱倒櫃地找,可是把家裡翻個遍也沒找到。緊接着他又提出要房子,父親堅決不答應。
此後十多年裡,老父獨居,兒子很少回家,孫子也不來看爺爺。
可是老人的生活并不孤苦,女婿每天風雨不誤地從店裡送來飯菜,女兒回來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外孫女也常回來陪姥爺。女兒一家讓80多歲的老父親穿得體面,吃得舒心。老人非常知足,經常向鄰居們誇耀自己有個好女兒好女婿。
曾經重男輕女的父母,晚年做出了明智的選擇,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想想看,如果當初他們的工資卡、房子、存折都落在兒子手裡,現在會怎麼樣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