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在秭歸,一顆橙子要多甜多大?誰說了算?不再是果農,而是消費者。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一顆臍橙,從田間樹梢到消費者餐桌,要經過130道檢驗關卡,其中更是引入高科技手段進行助力,目的是給消費者最好的橙子體驗。
秭歸臍橙。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紅外光探測糖度和酸度
橙子甜不甜,可以根據消費者口味控制。湖北多美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餘浩說:“橙子的糖分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而設定。比如江浙南方地區的人喜歡吃稍微甜一點的,而北方地區則喜歡酸甜口味的。”對于南北方口味的差異,通過檢測糖度的機器就能滿足不同消費者,“機器原理是使用紅外光探測果子的糖度和酸度,然後進行分析來決定橙子的甜度,1分鐘可以檢測600個,隻有0.2-0.5的誤差”。
餘浩介紹,在果子成熟時,一天能摘下來300噸果子。從前,分揀包裝原本是最大的問題。但是,自從引入了自動化的裝備,現在果商已經不再發愁。“這套設備是在2017年引進,有了它,我們的效率比傳統的人工模式提升了不止五、六倍,現在一個橙子從樹上摘下來到包裝完畢,隻需要10分鐘的時間。整條流水線也隻需要一名操作員。”
臍橙流水線。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而且,橙子的好壞還可以通過三維成像系統來分辨。一個橙子能自動拍出48張照片,上面的瑕疵清晰可見。根據瑕疵大小來給果子定等級,次果一般會被果汁廠收走,或者周邊的一些小商超。
水肥一體精準施肥
要保證橙子的質量,種植環節也要提高标準。在“基地集采”計劃的樣闆區,秭歸縣的“阿裡巴巴淘鄉甜臍橙标準示範基地”,果園海拔要在300米以下,必須向陽坡;每顆果子附近有50到55片葉子;每顆橙子的糖度不得低于12度;顔色差别且色差面積不能超過20%;種植株間距精确到厘米;單項皮厚5毫米超過2%不能發貨……這一項項要求,就算記到小本本上也得寫半天,傳統農人怎麼才能做到如此精細化?
就連一顆臍橙周圍有多少葉子都有标準。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所以,這就需要高科技來助力了。
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看到,為保證每棵樹上的橙子都能有12度甜的口感,示範基地用上了水肥一體數控滴灌設備,還有無人機精準噴灑農藥。據了解,按照傳統方法施肥,至少80%的肥都會被浪費,果樹的吸收率也不高,很多樹一檢測還是“營養不良”。而滴灌設備不隻讓化肥吸收率提高到40%,也保護了生态。
基地将130畝地根據海拔落差分為4個區,有11個閥門進行控制,分階段進行精準施肥。相關負責人向成才介紹:“因為山地落差比較大,最多能有100多米的高度差,水肥一體化系統可以解決高低海拔水壓不一緻的問題,中間會有壓力緩沖,用以保證高低海拔施肥程度一緻,做到每一個地塊的水量和施肥量一緻,從而做到精準施肥。并且通過長期的使用,可以改善當地土壤pH值,因為傳統施肥造成土壤酸化比較嚴重,會達到4.5左右,使用這個系統一年可以把pH值提高0.5個點,達到土壤酸堿度平衡的效果。”
此外,水質也是重要的一點,“機器過濾雜質方面也是二次過濾,更精準,做到沒有雜質,甚至可以直接飲用。”向成才說。
訂單農業改變農業生态
除了高科技加持,“基地集采”模式能更好地實現“訂單農業”,改變當下的農業生态。以前,農民隻知道憑經驗種植、看天吃飯,不知道自己土地上的東西賣到哪、賣給誰,是怎樣賣的,賣到什麼程度……如果收成不好,總是用“今年行情不好”這句話來“背鍋”。
臍橙流水線。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攝
以前,種出的果子沒有分層、分級,這個環節通常交給了中間商,這也是導緻很多時候農民豐産不豐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基地集采模式後,大數據會提前告訴農民,包括今年市場需要多少農産品,從大型商超到精品店都要什麼标準的,甚至果徑大小、甜度幾何……這些市場要求,農民都能拿到第一手的資料。
據了解,雖然秭歸縣是貧困縣,但是借助于大數據和高科技,當地果農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達标的臍橙一顆最高可賣到4元,臍橙農戶一畝地至少可增收800元。接下來,海南火龍果、廣西沃柑、雲南軟籽石榴等這些原産地好貨,是不是也快要用上高科技了?
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