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與降息,利率調整和股市漲跌有什麼關聯性?
利率,就是利息率,是利息金額與本金的比率。大家都存過錢,想必關于利率的定義,就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了。那利率,與實體經濟的運行有什麼關系?與股市的漲跌又有什麼關系呢?
利率是央行調節貨币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控制流動性,控制投資、通貨膨脹,進而對實體經濟産生影響。因而當實體經濟過熱或過冷的時候,或者通脹嚴重的時候,央行一般就會動用利率調整的手段來進行調控。提高利率,就會使得信貸減少,從而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之則會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我國的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比如建國後至十年動亂期間,我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别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于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并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再接着看,當利率上升,流動性收縮,就會減上投資,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流動性收縮後,則會抑制住物價的快速上漲。這裡會出現一個矛盾,就是說加息,有抑制通脹的作用,但同時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制約。反之,減息,會對實業形成推動,但容易促成高物價,從而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因而央行在加息調控上相對來說比較謹慎。
2007年,實體經濟增長過熱,央行連續多次加息,就是為了抑制經濟過熱,積累過大的泡沫。加息對房地産業的影響也很明顯,畢間房地産行業依靠大量的信貸資金支持。但管理層沒有理到的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因而調控過度,又使經濟出現了快速的回落,接着又在促經濟增長的需求下連續降息,而到了2010年,經濟運行趨于平穩,但通脹水平開始快速上升,,央行的首要目标又轉為抑通脹,于是又連續的加息。自2011年後,央行持續處于降息周期中,主要是經濟轉型,面臨增長回落風險,因而貨币政策偏向寬松刺激實體經濟。
圖1-11:2007年3月~2015年7月國内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情況表
利率主要是針對流動性進行調控,調控必然會對股市構成影響。利率上升,流動性減少,股市會承壓,而當利率下降,流動性寬裕,則會推動股市上升。因而,根據利率的調整,就應該作出相應的股市走勢預判,進而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比如1996年,股市經過連續調整,已經很低迷,此時政府為刺激經濟的發展,連續多次降息,對股市構成利好,從而引發了強勁上漲行情。2011年4月,國内CPI連續走高,高通脹的壓力使得央行在4月份加息進行調控,股市也是應聲下跌,連續探底,從4月份起連續下跌,能夠意識到高通脹對實體經濟構成威脅,而抑通脹的需求使得央行不得不對貨币政策進行從緊,從而選擇賣出觀望,便能夠有效的回避市場的風險。
很明顯,CPI與利率有着緊密的關系。當CPI連續走高時,通脹壓力加大,央行不得不動用加息的方式進行流動性的收緊。而當CPI開始回落後,繼續過度從緊的貨币政策就不再那麼迫切,自2011年7月CPI達到6.5%的新高後,在從緊的貨币政策作用下,通脹迎來拐點,8月份CPI回落至6.3%,9月份CPI回落至6.1%,而10月份CPI則回落到 %。持續同比回落的CPI使得投資者放松了繼續過度從緊貨币政策的憂慮,股市開始受到買盤的支撐,事實上在9月份央行對部份行業實行了定向寬松的貨币政策,股市迎來了波段上漲行情。
如圖1-12所示,2011年4月份,央行加息,股市展開調整;6月份有所企穩,但7月份基于過度高企的CPI,央行再次加息,股市應聲下挫,連續探底。到10月份,統計局公布前兩月通脹水平逐月回落,央行繼續加息可能性很小,投資者開始進場;接着,在央行對部份行業定向寬松的貨币政策“微調”之下,股市展開了一波反彈,但畢竟沒有迎來降息,因而大盤在反彈10%左右面臨重重壓力,出現反複震蕩的走勢。
圖1-12:上證指數日K線圖
利率上調,股市利空,股率下調,股市利好,這是一般的利率與股市之間的規律,我們分析兩者聯動時應當如此。但在實際走勢中,可能會出現利率上調後股市繼續漲,而利率下調後股市同樣沒有上漲。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實體經濟處于單邊的運行中,貨币政策中利率的一兩次調整并不能改變這種原有的經濟運行格局,更深層次的來說是不能使投資者形成警覺,因而股市會繼續慣性運行。比如2007年,經濟過熱,股市狂熱,央行連續加息多次,多次加息股市都是低開高走繼續上漲,而在連續下跌的2008年央行多次減息,股市依然下跌,這就形成了股市與利率之間走向的背離。但這是需要我們提高警覺的。央行連續加息或者連續減息,預示着經濟過熱需要調控或者過冷需要刺激,經濟運行很可能将在政策調控之下迎來拐點,而股市運行周期規律必然會受到實體經濟的影響。
另一個原因,則是市場本身具有調控的預期,已經提前反應了這一政策利好或利空的影響,因為股市已經用實際的走勢提前透支了對這一政策調控的影響,所以當政策真正實施的時候,并不必然會引起正向的促用,同樣會形成背離,比如2007年12月21之前,股市在加息傳聞下已經連續下跌,加息公布後滬指反漲2.6%;2011年2月9日央行加息0.25個百分點股市,2月10日滬指上漲1.58%;4月5日央行加息0.25個百分點,4月6日滬指上漲1.14%,。
而2015年之後,股市持續走弱,一方面金融去杠杆,使得資産價格泡沫破滅,股市出現大幅的估值下修。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增長回落,經濟走出了“L”形的走勢,處于低位運行狀态,而貨币政策方面則是一種中性的政策。從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自2015年之後10月份之後,央行沒有再繼續降息,畢竟一方面去杠杆一方面放水效應減弱,而更多的是采用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的方式來釋放流動性。
利率調整有幾個目的,一是為了調節資金供求關系,通過調節資金,可以調整居民儲蓄意願,從而改變資金的改變消費力,減響總貫求;二是利率的調整直接影響企業的貸款成本,從而影響到生産效益,對經濟進行調節;三是通過利率優惠進行社會資源調節,優化産業結構配置;四是通過利率調整形成國内外資金相互流動,調節國際收支。接着,我們就可以從利率調整的目的去找到利率調整促因,從而發現或者說預判利調整的時間節點,作出相應的操作決策。
圖1-13:影響利率調整因素
由于當前人民币彙率機制實行一攬子緊盯美元貨币制度,彙率不太可能像其他國家一樣出現短期大幅的波動,因而人民币升降值因素相對他國來說對利率調整影響不大,關于熱錢實際上是哪裡有利就會湧向哪裡,地産、股市、高利貸等行業全面滲透,熱錢流動速度快,隻有當熱錢流動嚴重影響到實體經濟央行才會動用利率調整工具進行調控,A股投資者最重要的是關注經濟增長變化情況及通脹,就是前面說的GDP和CPI這兩個指标,GDP增速放緩,CPI回到低位,央行減息概率就很大,反之,則大多會加息。
小竅門:
(1)央票1年期品種的發行收益率曆來是基準利率的指标。從以往的經驗判斷,如果該品種的發行利率上行,那麼加息的信号的确是更強了。”
(2)央票利率如果長期倒挂,難以發行,如果央票暫停發行,很有可能等利率調整之後根據新利率調整央票利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