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清 著 / 梁 豔 讀)
“穗”左邊的“禾”表示字的意思與農作物有關;右邊的“惠”表示字的讀音;左右合在一起指的是農作物生長出來的串狀或短繩索狀的花和籽實,後來也指一切類似這種形狀的東西。
例如《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另外還有古典小說《小五義》:“兩顆珍珠,穿着鵝黃燈籠穗”。
雍正耕織圖冊 持穗 清 佚名
古代有一種說法叫“麥穗兩岐”,意思是一株麥稈上長出兩個麥穗,它的寓意是好年景和好收成。
這種說法最早見于《後漢書·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這幾句話說的是東漢時大臣張堪被任命為漁陽太守之後,外禦匈奴,内興農桑,所以在任期間匈奴不敢輕易犯境,所轄地區糧食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因此,當地民衆才創編了上面的歌訣。
麥穗兩歧圖 清 龔賢
張堪出身豪門,但是不幸成為孤兒之後,據說他16歲之前就将百萬家财轉讓給堂侄,而自己則孤身一人去長安求學。
後來進入仕途之後,他在不同任上均有卓越表現,因此很受光武帝劉秀的賞識。
他的貢獻還有無意中催生了“樂不可支”這個至今仍然長盛不衰的成語。
另外,他的孫子乃是大名鼎鼎的古代天文巨子張衡,這或許是他對中華文明的又一個貢獻。
聚瑞圖 清 郎世甯
與喻示豐收的“麥穗兩岐”比較接近的,還有我國古代流傳的“騎羊執穗”這樣的傳說。
這個故事始見于《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引《續南越志》記載,大體意思是曾經有五位仙人攜帶六種谷物良種騎羊來到廣州,給廣州帶來了五谷豐登的好運和希望。
因此,後來“穗”和“五羊”就成為廣州的簡稱和别稱,“五羊”還成為這座南國都市的突出标志,例如鄭熊《番禺雜記》:“廣州昔有五仙騎羊而至,遂名五羊。”
五羊仙迹圖 清 蘇長春
至于現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的簡稱“粵”,那是由于與“越”讀音相同而出現的替代現象。
在我國古代秦、漢前後,封建統治者一般把遠離統治中心的東南邊遠地區統稱為“百越”。
因為“越”最初表示“度過、經過”,後來也表示“跨過、越過”,再往後又引申出“遠”的含義。
因此,“百越”可以理解為距離中央集權中心區域比較遙遠的那些邊遠地區。
垂柳飛絮 南宋 佚名
相對于絕大多數古代王朝國都所在地中原而言,廣東屬于“南越”,而且還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因此,當“越”被用作一些邊遠地區代稱的時候,由于這個“越”已經用在了長江中下遊的吳越地區,于是與這個“越”相通的“粵” 就被用作了廣東的代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