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穩定碎石是以級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數量的膠凝材料和足夠的灰漿體積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擠原理攤鋪壓實。其壓實度接近于密實度,強度主要靠碎石間的嵌擠鎖結原理,同時有足夠的灰漿體積來填充骨料的空隙。
它的初期強度高,并且強度随齡期而增加很快結成闆體,因而具有較高的強度,抗滲度和抗凍性較好。水穩水泥用量一般為混合料3%~6%,7天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1.5~4.0mpa,較其他路基材料高。水穩成活後遇雨不泥濘,表面堅實,是高級路面的理想基層材料。
根據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規定,道路中采用的水泥穩定碎石均屬中粒土,由于水穩中含有水泥等膠凝材料,因而要求整個施工過程要在水泥終凝前完成,并且一次達到質量标準,否則不易修整。
因而施工中要求加強施工組織設計和計劃管理,增加現場施工人員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施工進度,加大機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機械效率。水穩的施工方法也符合現代化大規模機械化發展的方向,因而水穩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會得到很快的推廣。水穩層是怎麼施工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1、備料
利用老路面、土基上部材料。首先需要清除老路面或土基表面的石塊,然後每隔 10~20m 挖一小洞,使洞底标高與預定的石灰穩定土層的底面标高相同,并在洞底做一标記,以便檢查挖翻松及粉碎的深度。用犁、松土機或裝有強固齒的平地機或推土機,将老路面或土基的上部翻松到預定的深度。
利用料場集料。在采集集料之前,需要先清除樹木、草皮及雜土。集料中超規格尺寸顆粒應設法粉碎或予以篩除,使其顆粒滿足最大粒徑要求,在預定的深度範圍内采集集料。
2、施工放樣
對基層、舊路面或土基進行放樣施工時,應當設置線樁,并要求在直線上每隔 15~30m 的位置上進行設置,而若是在平曲線上,那麼則在每個 10~15m 的位置上對線樁進行設置,同時還要将指示樁設置在道路兩邊的路肩邊緣處的位置上。
當對地基層、舊路面或者是土基進行水平測量的時候,那麼則需要将水泥穩定層的邊緣上,在道路兩邊的設置的指示樁中将設計高度标出。
3、原材料拌和
原材料拌和時,需将碎石、石灰等原材料,應用在土料上,運用中制式拌和機,将碎石、石灰進行拌和。混合料要色澤一緻,避免灰條、灰團、“花臉”,在拌和中要注意避免出現夾層和接頭處的漏掉現象。
4、材料回填
布土。土料松散系數、路基基層厚度等,是确定土料壓實厚度的主要根據。施工人員把握好布土的位置和密度,從而提高布土的效率達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根據計算的厚度進行攤鋪,如果用推土機進行攤鋪,攤鋪系數一般為 1.2~1.5;如果用平地機攤鋪,攤鋪系數一般為 1.1~1.2,或根據實際情況試壓來确定準确的攤鋪系數。
碎石。首先需要測定碎石松鋪系數,然後依據測定結果,在已經合格的土料上攤鋪碎石,碎石的标準按照設計規定,攤鋪的寬度按照拌和寬度設定,攤鋪的厚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均勻攤鋪。
備灰、整平碎石。在經過驗收後,打出攤灰邊線和回調寬度線。首先石灰在使用前需過篩,剔除未消解的石塊,篩子篩孔宜在 3~5cm。待石灰運到現場後按照計算數量堆置成三角形灰條。
經過驗收合格的石灰需要在 24h 内通過扣線攤灰的方式把石灰均勻攤鋪在碎石上,施工人員按照計算的石灰松鋪厚度進行檢修,處理不均勻的地方。
布水泥。通常采用人工裝卸的方式布水泥,提前打好網格,将水泥卸下後,由施工人員進行處理。在布水泥的過程中要把網格中的水泥均勻的布開,布完後用刮闆刮勻。
5、整形與碾壓
整 形:當使用拌合機械設備對原材料和混合料進行拌合均勻之後,就需要對其進行穩壓,使用履帶機械設備對道路表面進行快速性的碾壓,或者是利用壓路機對道路表面進行輕輕的碾壓。
當混合料在進行壓實的時候,兩者之間不能夠采用滑動的模式進行,并且還需要對道路表面出現的各種凸露的或者是不平的地方,都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整平以及控制。
人工進行整形的情況下,如果出現穩定土層松散的現象,則需要先使用拖拉機、壓路機對道路進行碾壓,确保道路表面不存在明顯的輪迹,幹密度滿足設計要求。
碾壓成型:整形結束後,當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1%時,應當立即用12t 以上三輪壓路機、重型輪胎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内進行碾壓,如果存在表面水分不足,應适當灑水。
對于直線段,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段,由内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後輪應重疊 1/2 的輪寬,後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後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一般需 6~8 遍,壓實的方式同路基碾壓。
碾壓過程中,石灰穩定土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表面水蒸發得快,應及時補灑少量的水。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應及時翻開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
接縫和調頭處的處理:在碾壓施工完成前,需要使用平地機再進行一次整平處理,使路拱、超高都能夠符合最終要求。終平施工中,需要将局部的高出部分刮除,對于局部低窪之處,不再進行找補,留待鋪築面層時處理。對于兩工作端的銜接處,要采用搭接。
前一段拌和整形後,留出 5~8m 不碾壓,在後一段施工時,對前端留下未壓的部分再加上些生石灰重新拌和,與後一段一起碾壓。
6、養護工作
一般來說,養護時間不應少于7天。水泥穩定類混合料碾壓完成後立即開始養護;二灰穩定類混合料在碾壓文成後第二或第三天開始養護。養護需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濕砂進行,若用砂覆蓋,厚度應控制在7~10cm,并保持整個養護期間砂處于潮濕狀态。
也可以用潮濕的帆布、粗麻布、草簾或其他合适材料覆蓋。養護結束後,必須将覆蓋物清除幹淨,并應及時噴灑透層瀝青或做下封層,基層上不鋪封層或面層時,不應開放交通。另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基層可使用瀝青乳液來養護,分兩次噴灑。第一次噴灑瀝青含量約為 35%的慢裂瀝青乳液,使其能稍稍透入基層表層,第二次噴灑濃度較大的瀝青乳液。
一般養護期為7天,對于二級和二級以下的公路,如果基層上是水泥混凝土面闆,且面闆是用小型機械施工的,那麼在基層完成後可以較早鋪築混凝土面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