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這一經典廣告詞,簡潔明了地突出了灰指/ 趾甲會傳染這一特點。
灰指/ 趾甲在治療上具有遷延不愈的特點,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到心灰意冷,尤其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灰指/ 趾甲成了“磨人的小妖精”。
灰指/趾甲從何而來?
灰指/趾甲又稱甲癬,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病因是真菌感染,見于各年齡段人群,家庭成員間會相互傳染。
真菌是一種常與細菌共同存在的病原體,溫暖、潮濕環境非常适合繁殖,可存在于身體任何部位。而腳趾總是在溫暖潮濕的鞋内,更易被真菌感染,因此灰“趾”甲遠多于灰“指”甲。此外,經常受外傷的指/趾甲也容易被真菌感染,而健康的指/趾甲不易被感染。
指/ 趾甲感染真菌還與遺傳、糖尿病患者局部動靜脈循環和淋巴回流障礙、周圍神經性疾病等因素有關。股癬、腳癬等癬菌病也能引起灰趾甲。真菌感染往往從一個或數個指/ 趾甲末端的甲襞下開始,出現白點或黃點。随着時間推移,遷延到指/趾甲下,指/ 趾甲變黃或變褐色,還會出現增厚、畸形以及邊緣毛糙等症狀,但通常不會影響整個指/ 趾甲。常見的病情表現:甲下角化過度、甲癬、遠端甲真菌病、甲脫落、甲處有氣味、甲表面有坑。
灰指/ 趾甲青睐這些人
臨床發現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下肢血液循環差、戴人造指/ 趾甲的人、有指/ 趾甲受傷或甲周皮膚損傷的人等都是灰指/ 趾甲的高發人群。
人們去衛生條件較差的公共澡堂或泳池也有較高的感染風險。灰指/ 趾甲看似是小病,其實它還存在感染複發、感染永久存在、感染指/ 趾甲變色、感染擴散到其他部位(甚至血液)、合并皮膚感染(蜂窩織炎)等疑難問題。
為何糖尿病患者難逃灰指/ 趾甲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由于機體組織長期處于高血糖環境,其末梢神經受損,手指、腳趾末端血液循環障礙,都會使身體表皮防禦功能低下,極易感染真菌從而發生灰指/ 趾甲。
同時,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較為脆弱,更容易被真菌鑽“空子”。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感染灰指/ 趾甲的概率為26.2%,與相同年齡、性别的無糖尿病的患者比較,其灰指/ 趾甲發病率高出2.77倍,還發現1/3的糖尿病患者灰趾甲發生在腳的趾,且容易導緻繼發性細菌感染。
灰指/ 趾甲事不小,遇上早治療
灰指/ 趾甲看上去是小問題,可一旦患病也應及時就醫,讓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切不可大意耽誤了病情。
在常規治療上,通常不建議使用非處方藥,臨床上常見患者使用各種藥膏療效欠佳,而且容易遷延不愈。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常深入甲根、甲床,甚至可能局部進入血液,僅選擇局部塗抹藥物或藥物浸泡方法治療灰指/ 趾甲,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
其他抗真菌治療,如抗真菌指甲油或外用溶液的治療方法通常也都無效。相反,醫生可能會開口服抗真菌藥物,為了提高灰指/ 趾甲的治愈率,糖尿病患者一般比正常人需要多治療一個療程,嚴重的患者需要直接拔除指/ 趾甲,直到新指/ 趾甲長出且無感染存在。
不同真菌感染類型、感染程度導緻患者用藥和治療時間都不同,治療不能保證徹底清除真菌感染,幾乎一半人會複發,真菌感染并發症也可能會發生,所以患者自身必須要重視治療後的防護工作。
在治療灰指/ 趾甲的同時,應注意控制血糖,盡量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内。同時應補充B族維生素營養末梢神經,改善末梢循環,提高手指、腳趾的抗菌能力。日常應注意手、足的護理,避免指/ 趾甲的損壞。
生活細節之處防灰指/ 趾甲
灰指/ 趾甲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要嚴格遵循治療方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更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預防灰指/ 趾甲要從細節方面做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糖尿病患者要養成勤換鞋子的習慣,保持鞋内的幹爽清潔。選購鞋子時,男士不要選擇鞋底較窄、不透氣的鞋子,而女士則應盡量避免尖頭的、将腳趾裹得很緊的鞋子。
2. 平時仔細修剪指/ 趾甲,保持幹淨以預防感染,同時避免指/ 趾甲周圍的皮膚損傷。
3. 接觸到被污染的物品要徹底地洗手、洗腳。
4. 洗腳後要用棉布擦幹腳,尤其是趾縫之間。
5. 找規範的醫療機構進行足部護理或修剪。
6. 修剪指/ 趾甲時使用自己的工具。
7. 避免在公共場所赤腳以及公共澡堂洗浴。
8. 盡量不用人造指/趾甲或塗抹指/趾甲油。
健康提示
如果您去修腳店或美容店修剪指/ 趾甲或做足部護理,一定要預先問那裡的職員,護理工具是如何進行消毒的?多長時間消毒一次?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夠的锉刀和指甲鉗會引起真菌傳染!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請大家務必要選擇正規的場所。
内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别來折磨我,糖尿病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