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五月,蘇轼過訪藏春塢。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遊西湖僧舍,壁間見小詩雲:‘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者,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詞當作與此時。
蘇轼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号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注釋: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wù),門前有二古松,各有淩霄(xiāo)花絡其上,順常晝卧其下。時餘為郡,一日屏(bǐng)騎(jì)從過之,松風騷(sāo)然,順指落花求韻,餘為賦此。
錢塘西湖旁有一詩僧,名叫清順,他所居住的藏春塢,門前有兩棵古松樹,樹上有淩霄花攀援,清順常常白天躺卧在松樹下。我為郡守時,一天屏退随從去訪他,松風騷然,清順指着落花求我創作,我于是寫下此詞。
藏春塢:清順居處的小庭院。中間窪,四邊高的地方叫塢。淩霄花:一名紫葳,夏秋開花,莖有氣根,可攀援棚籬。為郡:指為杭州知府。屏騎從過之:不帶給随的人馬而獨自去群訪他。屏:除去,不用。騎從:騎馬跟随的人。過:拜訪;上門訪問。之:指代僧清順。騷然:騷騷作響。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rán)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幹,屈伸偃仰,仿佛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淩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于一片墨綠蒼翠之間,讓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正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沉睡。
白甲:松皮如鱗甲。蒼髯,深綠的松針。幽人:幽栖之人,此指清順。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争噪晚。翠飐(zhǎn)紅輕,時下淩霄百尺英。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叽叽喳喳。隻見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淩霄花兒微微顫動。
争噪晚:在夕照中争相嗚叫。翠飐紅輕:形容雙鵲跳動引起松葉和淩霄花的顫動。
蘇轼的主要作品有: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蝶戀花·密州上元、沁(qìn)園春·孤館燈青、浣溪沙·缥缈紅妝照淺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阮郎歸·初夏、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惠州一絕 / 食荔枝、春宵、滿庭芳·蝸角虛名、念奴嬌·中秋、前赤壁賦、臨江仙·送王緘、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沁(qìn)園春·情若連環、題西林壁、蝶戀花·春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陽關曲·中秋月、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洞仙歌·冰肌玉骨、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醉翁操·琅然等。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