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黎貢山
無論在山谷中清澈的溪流裡
還是在高山寒冷的草甸上
都能看到兩栖、爬行類動物的身影
尤其在山林之中
蛇類、蛙類以及各種蜥蜴都非常多見
林家鋪的五道溪 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兩栖、爬行類動物大多生性警惕,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隐匿于叢林深處的落葉層、灌木間甚至石頭底下,它們往往利用體色和花紋與周圍環境背景完美融合,來躲避被天敵和人類的發現,有着非常出色的僞裝能力。
綠點湍蛙 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動物區系分類中,高黎貢山的兩栖、爬行類動物既有屬于古北界的物種,也有屬于東洋界的物種。它們或分布在不同的區域,或共享同一片家園。這對研究動物演化和動物遷徙路徑都有重要的科研意義。高黎貢山内有兩栖動物21種、爬行動物56種,其中不乏珍稀、瀕危的種類還有一些是高黎貢山獨有的物種。
發現兩栖動物新種——騰沖掌突蟾 (圖片來源:中國綠化基金會)
兩栖類
在高黎貢山,特别是保護區内,兩栖動物以蛙類為主,涉及雨蛙科、樹蛙科、蛙科、蟾蜍科以及鋤足蟾科的30餘種動物。大部分蛙類和蟾蜍都生活在海拔 500-2000 米的森林地帶,隻有華西蟾蜍等少數種類能分布到海拔3 500 米的高山地帶。
這是紅蹼樹蛙的“體操表演” 攝影/範毅(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華西雨蛙貢山亞種 攝影 / 範毅(圖片來源:中國綠化基金會)
腺角蟾多栖于流溪兩岸灌木或草叢中 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片馬湍蛙 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高黎貢山的蛙類中,小巧的雨蛙和掌上有吸盤、可以爬樹的樹蛙最受人們喜愛。全身碧綠的緬甸樹蛙平時生活在山地溪流附近,捕食小型昆蟲為生。
掌上有吸盤、可以爬樹的緬甸樹蛙。範毅/攝(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到了繁殖季節,它們可以順着樹幹攀上樹枝,在樹葉、樹枝的縫隙間産卵繁殖。在這個時節,順着喧鬧的蛙鳴聲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它們的婚禮現場。
貢山樹蛙 (圖片來源:大自然雜志)
高黎貢山還有一個兩栖類中的“明星動物”--紅瘰(luo)疣螈。紅瘰疣螈屬于蝾螈科,它們體型不大,成年之後體長也隻有10多厘米,雌性個體比雄性略大一些。顧名思義,這種蝾螈的身上布滿紅色的凸起物。它們體表脊背兩側,各有一排豔麗的橙紅色或棕黃色的凸起小疣,加上同色的頭和尾,整個動物顯得非常漂亮。不過由于人們的獵殺以及栖息地縮減的威脅,野生紅瘰疣螈的生存狀态堪憂,急需得到保護。
高黎貢山兩栖類中的“明星動物”--紅瘰疣螈。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爬行類
高黎貢山的爬行類動物中,龜鼈目的物種不多,目前僅記錄有烏龜一種;壁虎科有縱紋蜥虎等小型種類;石龍子種類不多但數量不少;叢林地帶分布着幾種鬣(lie)蜥,包括棕背樹蜥、白唇樹蜥等種類,也有好看的麗紋龍蜥等。
白唇樹蜥(圖片來源:大自然雜志)
雲南攀蜥。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蛇類占據了高黎貢山兩爬類動物物種種類的大部分。這裡有劇毒的竹葉青蛇、眼鏡王蛇、烙鐵頭等,也有無毒或毒性不強的綠瘦蛇、灰鼠蛇及紫沙蛇等比較“和平”的種類。蛇類,特别是有毒蛇類通常生活在低地森林之中,它們善于僞裝,因此,當人們進入森林時應時刻加以防範。
雲南竹葉青 攝影 / 範毅(圖片來源:中國綠化基金會)
僞裝在枯葉裡的烙鐵頭(圖片來源:大自然雜志)
紫沙蛇 攝影/楊劍煥(圖片來源:森林與人類雜志)
黑線烏梢蛇背黃綠色,并以兩側各有兩條黑線縱紋得名而與其他蛇類有區别。黑線烏梢蛇離不開水或潮濕的環境,以保持體表的潤滑,休息時栖息在較為潮濕的樹上、灌木上,也見于芭蕉樹上。會遊弋在淺水地帶覓食蛙類或者以潮濕的枯葉石縫中的小型齧齒類動物為食,并且有進食後喜歡飲水的習性。黑線烏梢蛇對環境的這些較為苛刻的要求,也側面證明了高黎貢山保護區自然環境的良好狀态。
黑線烏梢蛇(圖片來源:雲南發布)
兩栖爬行類動物是一個健康的生态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們直接或間接地為我們人類來帶來諸多益處。
圖片來源:騰沖文旅
兩栖動物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
對生态環境的破壞也十分敏感
常被用作生态環境監測的重要指示類群
因此,我們除了要保護好
高黎貢山下其他珍稀物種之外
同時也應該重視這些
人們較少關注但同樣很重要的物種
來源: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騰沖分局
參考文獻:《白眉長臂猿之鄉》
圖片:綜合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