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道
持續讀了幾年《狄金森全集》,細細地讀,從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到她的書信,竟不可抑制地愛上了這個表面深居簡出、孤僻冷淡,内心卻燃燒着巨大的火山的偉大的詩人,她以一雙犀利的穿透靈魂的眼睛,看穿事物的本質、複雜的人心以及世界的真相,她自身就是一首最為深奧的詩。
《花朵與漩渦》 作者:(美)海倫·文德勒 譯者:王柏華等 版本:廣西人民出版社 時間:2021年5月
2021年5月,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當代極為優秀、敏銳的詩歌評論家之一海倫·文德勒著寫的狄金森詩選與評論《花朵與漩渦:細讀狄金森詩歌》,共兩卷。這套書的形式極其别緻:它集中于一位詩人,首先是一部作品選,同時是一部評論集。它從狄金森的1800首詩中選出150首,并為每首選入的作品寫評論。這些評論針對性強,富于啟發,靈活多變,接近随筆。這樣的評論似乎比較契合我們中國讀者的口味。捧讀這部作品,我感覺有一點像中國古代作品的評點體,譬如金聖歎對《西廂記》,十分注重詞語的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是美國最偉大的三位詩人之一,她在美國詩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可比肩惠特曼。除莎士比亞之外,狄金森是但丁以來西方詩人中顯示了最多認知原創性的作家。
她是一位多産的詩人,生前創作了1800多首詩歌,這些詩歌從未發表,直到她去世之後才公之于衆。我在讀她的全集時,感覺就像在一座詞語的迷宮中行走,這迷宮的風景過于玄幻,人就一直在其中穿梭,看不到路的盡頭,卻樂于耽溺其中。
《花朵與漩渦:細讀狄金森詩歌》(以下簡稱《花朵與漩渦》)讓我在這迷宮中好像找到一處透進陽光的縫隙。作者文德勒對狄金森詩歌的逐首細讀都體現了對作品十分鄭重的态度——隻有經典作品才能享受這種待遇。狄金森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作家,一般把她和惠特曼相提并論。事實上,狄金森之所以值得細讀,除了她的經典作家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封閉的人,她的詩句深邃而意象豐富,若非對她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很難成就這樣的一部作品。
《花朵與漩渦》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結合英語原文對狄金森詩歌進行的韻律分析。狄金森的詩總是讓我感受到一種音樂的韻律,譬如文德勒談到狄金森詩歌韻腳詞中的嵌套結構,她确切表明詩歌确實是使語言充分燃燒的藝術,狄金森也因此被文德勒譽為“一位富于直觀性和力量感的革命性的詩歌語言大師”。
有學者稱,閱讀狄金森的作品會獲得兩種極緻的體驗,時而仿佛沉浸在甯靜深藍的海底,時而仿佛置身熱浪襲人的火山。海倫·文德勒的這套評論集《花朵與漩渦——細讀狄金森詩歌》即為讀者細剖了這兩種體驗生發的原因和細節。狄金森是一個從25歲起就拒絕社交、終生未婚的女子,一個生前隻發表7首詩的詩人。她既封閉又獨立,她的選擇如此決絕,引世人無數的好奇與驚詫,但其意義不在反抗,而是自我成全。就此而言,獨立與封閉構成了理解狄金森詩歌的起點。
譯者王柏華認為《花朵與漩渦》“最适合作為教材使用”。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本書作者文德勒驚人的博學以及她對詩歌的敏銳辨識力給予了褒獎。
狄金森拒絕了人類社會,卻向自然界敞開自己。在《花朵與漩渦》中,文德勒特别提到了這一點。本書選入的一首詩《一隻鳥兒,落向小徑》:
一隻鳥兒,落向小徑
不知道我在瞧他——
他把一條明蚯蚓咬成兩段
把那家夥,活生生吞下
然後,從一片就近的草葉
他喝下一顆露珠——
然後側身跳到牆邊
給一隻甲蟲讓路——
……
這首古怪的小小叙事詩表現出狄金森詩的幾個典型特點:她冷酷的目光,她毫不吝惜的真實性,她驚人的明喻和暗喻,她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觀察,以及她對自然之美的精微細膩的品味。
在本書中,文德勒對這首詩做了很深入的剖析,把狄金森式的想象與大自然的因素融為一體,因此,精确的細讀成了打開狄金森詩歌和心靈的金鑰匙。而這把鑰匙需要掌握在一個像文德勒這樣特别熟悉并真正理解狄金森的人手裡。如此,讀完《花朵與漩渦》的讀者重溫狄金森的詩歌時,它們就将變形為一群無聲飛舞的蝴蝶。(楊道)
來源: 海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