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花果香甜[微笑][微風]。大蒜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一種食材,可生食、拌食、炒食,制作方法多樣,味道辛辣,廣受市場歡迎。另外大蒜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防治動脈硬化,其化學成分中的蒜素有很強的抑菌和殺菌作用,因此也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等方面。我國是世界上種植面積大,産量高的國家之一。主産區有山東、河北等地,代表品種有山東的蒼山大蒜、山東金鄉的白蒜、江蘇太倉的白蒜等。
在大蒜生長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一些異常生理現象,比如大蒜的二次生長,面包蒜、管葉等,這些異常生理現象會影響大蒜的品質,數量多的話還會降低大蒜的産量,從而影響銷售價格。那麼大蒜長成這樣是因什麼原因造成呢,又該怎樣去預防呢?今天我們就聊一下以上常見問題的對策。
一、二次生長。大蒜初級植株上内層或外層葉腋中分化的鱗莖或氣生鱗莖因延遲進入休眠而繼續分化和生長葉片,形成次級植株,甚至産生次級蒜薹和次級鱗莖的現象,稱為大蒜的二次生長。又叫次生蒜、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再生葉薹、收獲前萌發、母子蒜等。二次生長可分為發生在外層葉腋的外層型、發生在内層葉腋的内層型及氣生鱗莖型。二次生長發生的原因較為複雜,如果發現種植的大蒜大面積的發生二次生長現象,很可能和品種有關,建議更換适合本地生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另外播種蒜瓣過大,播種時期過早或過晚也會造成大蒜二次生長,過度稀植、春季過早追氮、澆水、地膜覆蓋、三月氣溫偏高、偏施氮肥,均可誘發二次生長。
二、洋蔥型大蒜 洋蔥型大蒜為大蒜鱗莖異常生理變态所形成的似洋蔥鱗莖結構的大蒜,簡單的來講就是大蒜表面上看已經膨大起來,其實内部蒜瓣确是空的。故形象地稱為“面包蒜”或“氣蒜”。這樣的大蒜沒有什麼商品價值,既不能吃也不能賣,會降低我們的産量。造成這樣的原因首先要考慮是否是氮肥用量過大,尤其是大蒜在春季返青時,在澆水時大家通常會帶上一些氮肥,偏施氮肥導緻大蒜營養生長旺盛,後期在鱗莖膨大時,蒜瓣養分合成受到抑制,形成面包蒜。再一個地膜覆蓋過早,土壤長期含水量過高,導緻大蒜越冬之前生長過于旺盛,也會誘導面包蒜的形成。
三、管葉 正常大蒜葉下部為閉合型葉鞘構成假莖,上部為狹長形的葉身。但在生産中經常發現一些不正常株,即出現葉身不開展的鞘狀管葉,如同大蔥葉,蒜薹及内部葉片被包裹在其中難以伸出,正常生長受阻。管葉的發生經常出現在蒜薹的第2-5葉位上,因此它的出現對後期蒜薹、蒜頭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對管葉的植株若能及時劃破,則對後期植株生長不會産生太大影響。一般認為造成管葉的原因是種蒜貯藏低溫,種瓣過大或過小,播種太晚,土壤幹燥等因素所緻。
好了小夥伴們講完了大家經常碰到的大蒜異常生理現象,下面我們再說一下關于它的解決對策。
一、合理追肥。尤其注意氮肥用量,不能偏多。注意補充有機肥,講究氮鉀平衡施肥,氮磷鉀吸收比例為4.2:1:3.8.
二、在播種前選好優良種瓣,單瓣重4-6克為宜,過大過小都會可能誘導大蒜異常生理的發生。播種前最好用營養液或殺菌劑拌種。
三、大蒜忌連作和重茬,連作和重茬會降低大蒜的抗病性,影響産量和品質。
四、注意播種時間和播種密度,秋大蒜适宜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春蒜在3月中旬以前播種。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大蒜生長。以産蒜薹為主的早熟大蒜品種适宜密度為每畝5萬株,株距7~8厘米,行距14~17厘米,每畝的用種量150~200公斤;以産蒜頭為主的大蒜适宜密度為每畝2萬~3萬株,株距為8~11厘米,行距為20厘米,每畝用種量120~175公斤;
好了小夥伴們,以上就是關于大蒜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轉發,關注我,在自己熱愛的土地上,發現更多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