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7:20:44

秦武王嬴蕩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他很快了卻了自己的心願。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四年,攻取韓國重鎮宜陽後,秦武王也追随當年楚莊王的腳步,去東周洛邑向周天子問九鼎之輕重。并和大力士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胫骨,氣絕而亡。

秦武王死時年僅23歲,并沒有留下子嗣。秦國立刻陷入了諸公子争奪王位的混亂局面,秦武王後支持公子壯,芈八子支持自己的兒子公子芾,雙方僵持不下。卻最終是遠在燕國為人質的嬴稷,被燕、趙兩國送回秦國,繼位為秦王。

旭哥将結合史料,從當時王位的繼承制度和秦國内外各種勢力的博弈,來分析秦昭襄王嬴稷繼承王位的原因。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1

秦武王舉鼎


誰有資格繼承王位

從黃帝開始,國家政權的繼承制度經曆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堯舜禹時代的禅讓制,夏商父子相承的世襲制,到西周時,全面确立了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長子繼承制可以簡要的概括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王位的繼承人必須是國君的王後生的長子,哪怕有别的兒子才能出衆,也沒有資格繼承;如果王後生的兒子,在年齡上比别的嫔妃生的兒子年齡小,那也要立王後生的兒子為繼承人,這就叫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春秋公羊傳》

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現,有着深刻的社會原因。商朝前期王位傳承實行兄終弟及制,這就導緻一個問題,最小的兄弟去世後,王位該傳給誰呢,是自己的兒子,還是兄弟的兒子,還是堂兄弟?所以引發了商朝中期激烈的王位争奪戰,史稱“比九世亂”,是商朝迅速走向沒落的重要原因。

自中丁以來,廢适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殷本紀》

從商朝後期,又開始實行父死子繼的王位傳承制度,但也有一個問題,國君一般子嗣衆多,諸子勢必為了王位,展開激烈的争奪,對于維護統治階級内部的穩定極為不利,這就叫名分未定,人人以為唾手可得!

而嫡長子繼承制完美的解決了王位傳承的亂象,在宗法制上嫡子稱為大宗,繼承國君的權力和地位;其它庶子稱為小宗,被分封為諸侯,但在他的封國内,他又是大宗,他的嫡子作為大宗繼承他的地位,庶子又被分封為大夫……以此類推,構建起一套穩定的宗法制度,來維護統治秩序的穩定,這就叫名分已定,各安天命。

但是如果君王沒有兒子呢?實際上,秦武王死後的秦國,就面臨這樣的情況。這種時候,就會輔之以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所以,秦武王死後,他的弟弟們都享有合法的王位繼承權

秦惠文王生産力比較強悍,兒子衆多,但争奪王位不是誰有資格繼承就能繼承,還必須要看背後政治勢力博弈的結果。從當時秦國的政局看,獲得秦武王後支持的公子壯,芈八子、樗裡疾以及魏冉支持的公子芾,最有希望繼承秦國王位。

在一些電視劇中,秦武王遺诏立嬴稷為王,這實際上毫無根據,也不符合常理。一方面是秦武王死的十分突然,很難說,立有遺诏。另一方面,嬴稷能被送去苦寒之地燕國做人質,可見秦武王并不待見嬴稷,就算有遺诏,也不太可能傳位給嬴稷。

當然,秦武王死後,嬴稷手裡也是握有一張入場券的,有繼承王位的資格。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2

秦昭襄王劇照


誰能決定王位的繼承

一、秦國國内政治形勢

太子之位雖說是國之根本,但從來都是皇族内部事務,所以,從當時秦國内部的形勢看,下面幾位大人物在新君人選上具有決定性作用。

惠文後,秦惠文王的王後,秦武王的母親;

秦武王後,秦武王死後,在繼位人選上,也具有重要影響力;

公子壯,秦惠文王庶長子,擔任秦國庶長之職;

樗裡疾,秦惠文王異母弟,秦武王王叔,此時擔任右丞相之職;

芈八子,秦惠文王寵妃,嬴稷、赢芾、赢悝的母親;

魏冉,畢八子的弟弟,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兩朝重臣,從史書記載來看,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旭哥再來分析一下,這些大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關系。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3

芈八子劇照


不管是電視劇《芈月傳》,還是《大秦帝國》,都編排出了惠文後和芈八子之間激烈的宮鬥戲,但這僅僅是為了博取收視率,也許與事實相去甚遠。

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對惠文後的記載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秦昭襄王二年,惠文後參與公子壯謀反,被誅殺;另一個版本是惠文後早在秦武王死之前就去世了!

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後出歸魏。---《史記-秦本紀》

武王母号曰惠文後,先武王死。---《史記-穰侯列傳》

旭哥是相信第二個版本的,而且認為在惠文後生前,惠文後和畢八子從來不是政治上的對手。

第一,根據嫡長子繼承制,作為唯一嫡子的嬴蕩是秦惠文王唯一的合法繼承人,雖然芈八子受寵于秦惠文王,并生下三個兒子,但秦惠文王還是将嬴蕩很早立為太子。所以,芈八子母子隻能依附于惠文後母子,而不是對抗。

第二,假如說,芈八子和惠文後是政治上的對手,那就很難解釋的通,秦武王即位後,芈八子的弟弟魏冉,還能手握重權,而沒有受到打壓,芈八子母子還能在秦武王死後有能量争奪王位。

第三,如果按照《史記-秦本紀》中的說法,為何同為政變參與人,也同為魏人,秦武王後在政變失敗後被送回魏國,而惠文後反而被誅殺了呢?這顯然有悖常理。

所以,惠文後大概率在秦武王死前,就已經去世了,不可能參與王位争奪戰。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4

惠文後劇照


魏冉是芈八子異父同母的弟弟,自然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魏冉從秦惠文王開始,就在朝中任職,到秦武王時,得到進一步重用,雖然很難判斷具體任何職,但根據史書記載來看,應該處于核心決策層,具有左右局勢的能量。

武王卒,諸弟争立,唯魏冉力為能立昭王。--《史記-穰侯列傳》

樗裡疾,秦孝公的庶子,秦武王的王叔,任右丞相之職,有智囊之稱,又是秦國王室重要成員,他的态度至關重要。但他為什麼支持芈八子母子,史書沒有記載,縱觀樗裡疾一生,極力主張秦國東出,也就是交好齊楚,打擊韓魏,而芈八子是楚人,也許這是樗裡疾支持芈八子的重要原因。

争奪王位的另一方是秦武王後和公子壯。母以子為貴,秦武王後沒有子嗣,如果讓赢芾繼位,芈八子必定上位,自己勢必失去權勢,而公子壯母親已不在人世,擁立公子壯可以繼續保住自己的地位。

公子壯是秦惠文王的庶長子,此時又擔任秦國庶長,秦國庶長類似于王族的族長,在舊貴族和王室成員間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在秦獻公之前,往往能夠決定國君的廢立,地位舉足輕重。

所以公子壯自身勢力就非常強大,再加上秦武王後的支持,一時之間,和芈八子一方形成對峙,雙方僵持不下。

打破天平兩端力量平衡的哪一根稻草來自何方?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5

樗裡疾劇照


二、趙武靈王的抉擇

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君繼承人的确定雖說是一個國家的内部事務,但也深受周邊大國戰略态勢的影響,甚至一些小諸侯國的太子之位,完全由周邊大國決定。

例如,魏襄王魏嗣本在秦國做人質,卻被秦國送回魏國,并支持奪取了太子之位,更是在魏襄王六年,秦惠文王直接派人到魏國,立魏公子遬為太子!

各國之所以熱衷于參與其它國家的王位争奪戰,是和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伐戰頻頻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各國之間合縱連橫,戰略形勢瞬息萬變,一旦自己支持的人選登上王位,必然在外交上對自己的國家十分有利。

在秦武王去世之時,趙國正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當政時期,推行胡服騎射,國力大增,雄心勃勃。此時,正在推行北進戰略,攻滅中山國,所以要全力防範魏國,如果能在秦國建立一個親趙的政權,就可以利用秦國有效的牽制魏國。

秦國的王位之争,正好給了趙武靈王這樣的機會,秦國公子嬴稷正在燕國做人質,燕國也一直對嬴稷照顧有加,嬴稷繼位對燕國也極為有利。所以,趙武靈王和燕昭王一拍即合,護送公子嬴稷回秦國争奪王位,并以武力給秦國施加壓力。

此時,秦國國内局勢本來僵持不下,但芈八子立即倒向了趙武靈王,轉而支持立嬴稷為秦王,因為嬴稷也是芈八子的親生兒子。就這樣,力量的平衡被瞬間大破,嬴稷得以繼承秦國王位,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


秦武王舉鼎而亡嬴稷繼位(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6

趙武靈王畫像


結語:

秦昭襄王本來遠離秦國政治中心,與秦國王位毫無瓜葛,然後,卻被各方勢力鬼使神差的推向了秦王之位,既是嬴稷的幸運,更是秦國的幸運!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在位期間,文用範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将,運用遠交近攻的戰略,不斷對韓、魏、楚發動軍事打擊,秦國版圖急劇擴大。正是在秦昭襄王期間,秦國形成了統一六國的态勢,隻差秦始皇的臨門一腳。

然而,曆史的詭危之處就在,趙武靈王扶持了秦昭襄王,而正是秦昭襄王用長平之戰,敲響了趙國的喪鐘。假如,趙武靈王能夠看到這一幕,不知心裡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

《史記》



旭哥才疏學淺,文筆粗略,如有不正之處,歡迎大家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