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到雄安,又是一年奮鬥的好時節。兩年前的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設立的消息發布——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這片土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兩年過去了,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這片方興未艾的土地上,更多的變化正要發生,而無數追夢人正迎着這股東風,在奮鬥的舞台上譜寫自己青春的樂章。
90後“原住民”雄安是我的家鄉 希望親手出一份力出生于1992年的仇紀朋可以說是見證雄安新區變化、也融入到雄安新區建設的第一批90後。仇紀朋出生于容城縣仇小王村,2013年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2015年回到了保定創業。2017年4月1日,當全國的眼光都關注到雄安身上的時候,身為雄安“土著”的仇紀朋覺得,自己要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可是做些什麼呢?“新區成立之初,為了治理污染,本地的許多企業相繼關停或外遷。我有些家人或朋友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崗位。大家都對新區充滿了美好期待,但又因找不到工作而迷茫。當地沒有勞務市場,國内主要面向白領的智聯招聘等平台也不适合雄安此時的用工需求,建立一個針對當地居民招聘平台的想法就這樣誕生了。”
方軒(左一)和同在雄安創業的年輕人在一起。他創立的平台目前已經加盟了14家企業,孵化了兩個創業團隊。
想法一成型,仇紀朋就趕緊開始聯系身邊的朋友們,發現大家都準備為新區做些事情。他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後,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仇紀朋寫代碼,有在新浪、前程無憂等公司做宣傳經曆的劉磊負責宣傳,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過的王亞霄進行網頁設計……公司的前期籌備就這樣開始了。“當時我們每個人都身兼數職,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啟動資金少,沒有赢利點,基本是入不敷出……但還好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天使投資,最終‘Hi新區’才得以正式上線。”
針對剛剛成立的新區需要大量建設技工和基本服務類職業的狀況,“Hi新區”是為新區“原住民”提供線上、線下招聘 職業教育 輸出就業的新模式招聘平台。針對有務工需求的人,通過微信小程序的“一鍵找工作”闆塊,簡單填寫幾個問題,就會有工作人員專門為其進行職業推薦;對于入駐新區的企業,通過“一鍵招人才”闆塊就可以登記自己的招聘需求,“Hi新區”後台工作人員在求職者與求職方之間進行匹配,保證雙方都能以最高的效率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大部分本地工人擁有的技能還是當初企業的技能,新區建設所需要的電工、焊工、架子工等都不懂,通過平台線上的微課堂闆塊和與線下的職業培訓學校合作,拿到技工證後,當地工人的就業途徑就更寬了。”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Hi新區”平台關注量已達24145人。合作企業39家,崗位需求346個,收集簡曆1269份,安排面試886次,實際上崗346人。技能培訓方面,初領證達到1773人,複審人員77人,換證人員49人,共計參加考試人數1899人。
現在已經是兩個創業公司老闆的仇紀朋不得不在保定和容城兩地奔波,但在新區創業的樸素初心讓他樂在其中:“我是容城人,雄安是我的家鄉,我希望她變得更好,如果這其中有我親手出的一份力,那怎麼都說不上累的。”
慕名而來的創業者賭一個十年之約 我一定會留在這裡在2017年4月1日以前,方軒的人生都是按部就班、順遂而無甚起伏的——蘭州出生長大,哈爾濱讀大學,畢業後去到蘇州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在閑适又安逸的蘇州定居,過上了很多同齡人羨慕不已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在29歲的春天,方軒開始猶豫了。
2017年4月1日,如往常一樣,方軒在洗臉刷牙時用手機聽起了廣播,也是這時,雄安新區成立的消息鑽進了他的耳朵:“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方軒心裡燃起了一簇火苗。正巧爸爸也發了一條關于雄安新區成立的朋友圈,在跟爸爸交流時,父親的一句話更給了他前進的勇氣——“要不你去試試吧?”就這樣半開玩笑的,方軒心裡的種子慢慢落地生根了。端午節過後,因為工作調動,方軒來了北京,離雄安新區更近了。來京以後基本每個周末,他都要跟妻子、朋友開車來雄安新區轉轉,每來一次,心中的想法就堅定些。終于在2018年1月份,方軒和妻子決定辭掉工作,來雄安為心中的夢想打拼。“我還記得離開北京的那天,交接工作後加班,之後回家收拾行李,9點出發,10點半到雄安,再搬行李到新家,折騰到了半夜一點半,很累,但非常開心。其實晚一天再來也沒什麼,但是心裡就是有鼓勁兒在催着我,仿佛一秒都不能等了。”
方軒在容城縣經營着一家創意咖啡館,說起這個咖啡館的創辦,也是一次随性的決定。“一天下午,我跟朋友來新區‘踩點’,當想要坐下來交流交流時,卻發現整個縣城都沒有一個能讓我們坐下來說話的地方,在車裡拗得脖子疼時,我們索性決定,不然就開個咖啡廳吧!”為這個看起來像是“一拍大腿”做出的決定,方軒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從租場地、設計、裝修,都是方軒夫婦和朋友親力親為的,“在大城市裡,室内設計和裝修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産業了,可是這裡不行,有些東西我們給了圖紙工人都不知道怎麼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門鎖裝了三天都沒裝好,怕店裡的東西被搬走,我在咖啡廳地上睡了三天。”說起那段每天睜眼就是困難的日子,方軒已經有了過來人的從容。由于想趕在世界杯當天開業,時間實在太緊張,開業前一天半夜三點多方軒和團隊才研究好菜單……就這樣跌跌撞撞的,遠邦咖啡廳如期開業了,容城縣的人們在世界杯期間有了喝東西看球的地點,咖啡廳的生意非常不錯。
2018年9月,咖啡廳的生意慢慢步上正軌,方軒決定把咖啡廳主要交給妻子打理,而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創業服務上來。為了這份新的事業,方軒寫好又撕掉了五六份企劃書,終于在11月成立了雄安輔良商務服務中心。“輔良取的是‘輔君良臣’的意思,創立這個平台跟我自己在雄安的創業經曆有關,我在雄安見了很多來創業的人,大家初來乍到都是兩眼一抹黑,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可以給創業者提供精裝辦公空間、工商、法律服務;也可以把各方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合作達到共赢。”目前輔良旗下已經加盟了14家企業,孵化了兩個創業團隊。
轉眼來到雄安已經一年多了,被問到放棄原來穩定的工作是否後悔時,方軒回答:“這個問題我每天也會問自己一遍。累到不行的時候也會想,如果沒來是不是更好?但是一想到原來一眼就望到頭的工作,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恐怖。未知的生活能讓我更激動。前幾天我跟一群在雄安創業的朋友聚會時賭了一個十年之約,當時我說,十年之後,不管成功與否,我都一定要留在雄安。這兩年我看到很多雄安的創業者來了又走,但是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沒趕上深圳 不想錯過雄安來雄安創業之前,潘利峰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後潘利峰很輕松地進了杭州一家大公司,一幹就是五年,還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可以拿到将近50萬的年薪。但長期晝夜颠倒的工作時間、空中飛人的工作狀态讓他感到有些吃不消。
2017年的春天,因為公司要在燕郊設立一處機房,潘利峰被派到了燕郊工作,也是這個契機讓他與即将成立的新區有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當年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的消息宣布,潘利峰身邊的許多朋友都說要去雄安看看,潘利峰便跟着他們一起,這樣一來二去,認識了很多來雄安創業的人,看着興緻勃勃的“淘金者”,他動心了:“為什麼我不自己也來做點東西呢?”2017年7月份,潘利峰在雄縣的一家酒店住了11天後,終于下定了要來雄安發展的決心。
在當地朋友的介紹下,他與雄縣政府合作,負責熙頤易達孵化器下屬的一個科技公司的運營,在雄安創業的朋友們如果需要技術支持他也會給予幫助。潘利峰坦言:“現在根本不賺錢,但說實話我每天都非常開心,因為在這裡我能遇到很多像我一樣的創業青年,大家每天坐下聊天就能碰撞出無數的好點子,雄安新區可以說是一張白紙,不管是巨頭公司的‘大佬’還是初出茅廬的職場小白,她的包容性讓我們所有創業者都能無障礙地坐下交流,每天過得都很充實。”
離開風景優美的老家安徽蕪湖和當時定居的新一線城市杭州,毅然來到方興未艾的雄安新區,家人最開始是猶豫的,但潘利峰的話說服了他們:“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深圳特區設立的時候我們還沒出生,浦東新區設立的時候我們還沒踏入社會,我一直有沒能參與到國家大計中的遺憾。而如今雄安新區成立了,我怎麼能不來呢?”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車社
流程編輯:RB01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