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五詞】《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
埤堄[ pì nì ]
崧生嶽降[ 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
朔裔[ shuò yì ]
遘慝[ gòu tè ]
鞴靫[ bèi chá ]
友情提示:
隻是想認字的到此即可,想了解釋義的請繼續,有的釋義内容會比較多,望耐心。
文末有釋義的音頻,可以邊聽邊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每天花十來分鐘整理,一個人獨享,太浪費了,不如分享給想要積累詞彙、知識的朋友,我想對提升寫作、表達等等和詞彙積累有關的技能,會有幫助的,一起堅持吧。也樂于交友,歡迎私信交流哈。
1、埤堄
[ pì nì ]
詳細釋義
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牆。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陳忌問壘》:“發者,所以當埤堄也。”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計關城埤堄三千有奇,量埤堄為信地。”
泛指城牆、圍牆。
唐 李德裕 《懷崧樓記》:“此地舊隐曲軒,傍施埤堄,竹樹陰合,簷檻晝昏。”
2、崧生嶽降
[ 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
【解釋】:稱出身高貴的大臣,或喻天賦特異者。
【出自】:《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嶽,四嶽也……嶽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嶽後裔。
3、朔裔
[ shuò yì ]
詳細釋義
北方邊遠地區。
《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三國 魏 曹丕 《連珠》:“是以 申胥 流音於南極, 蘇武 揚聲於朔裔。”《魏書·張衮傳》:“時 劉顯 地廣兵強,跨有朔裔。”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後燕·慕容垂》:“王師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輕動,請奉詔輯寧朔裔。”
4、遘慝
[ gòu tè ]
詳細釋義
謂遭遇災禍。
漢 蔡邕 《焦君贊》:“昊天不弔,賢人遘慝。不遺一老,屏此四國。”
5、鞴靫
[ bèi chá ]
詳細釋義
盛箭器。
元 劉祁 《征婦詞》:“恨妾不為金鞴靫,在君腰下随風埃。” 元 張翥 《前出軍》詩之一:“後軍細鎧甲,白羽攢鞴靫。”
第303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