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厚皮甜瓜大棚直立式栽培技術

厚皮甜瓜大棚直立式栽培技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21:43:26

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高效栽培技術

肖正璐等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以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早春茬薄皮甜瓜栽培面積每年均在 0.87 萬 hm²以上,經濟效益高,産品具有肉質細膩、脆甜爽口、香味濃郁等特點,有較高的營養價值。2015 年 7 月,農業部批準對“慶陽香瓜”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為了擴大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面積,提高種植者的經濟效益,筆者對慶陽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栽培過程中的大棚建造、茬口安排、品種選擇、育苗及田間管理等進行總結,形成了較完整的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高效栽培技術,以供生産者參考。

1 塑料大棚建設

甘肅慶陽地區早春茬薄皮甜瓜塑料大棚栽培,要求塑料大棚建在避風向陽,水、電、路三通且周圍無污染源的平坦肥沃土壤上。大棚方向根據地塊而定,南北、東西走向均可,長度 50.0 m 左右,跨度8.0 m,脊高 2.9 m。集中連片大棚的棚間距 2.0 m,棚頭間距 4.0 m。拱架采用 DN20 鍍鋅鋼管或30 mm×50 mm“幾”字鋼,間距 1.0 m。放風口設置在順大棚長兩側,寬度 1.0 m,采用手搖卷膜器卷膜放風。覆蓋材料推薦選用醋酸乙烯棚膜。在 2 月下旬完成建設,3 月上旬投入使用。

2 茬口安排

甘肅慶陽地區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栽培,于 2 月中旬進行嫁接育苗,3 月下旬定植,5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收獲。

3 品種選擇

3.1 接穗選擇

應選擇早熟、抗病,耐低溫弱光性、肉質香脆、耐貯運,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後同)在 13%以上的薄皮或薄厚皮中間型雜交 1 代品種,推薦種植“順甜 102’ ‘清雅 16’ ‘淩甜 4 号’ ‘青脆香’ ‘14G05’等品種。

3.2 砧木選擇

砧木應選擇抗病、與接穗共生親和力強、易成活、生長發育快且對産量和品質無影響的品種,推薦‘聖砧 1 号’ ‘新土佐’ ‘甜良緣’ ‘老根南瓜砧’ ‘甬砧 9 号’等品種。

4 嫁接育苗

4.1 播種前準備

在日光溫室中做成長 5.0~6.0 m、寬 1.2 m 的育苗畦,栽培 667 m 2 甜瓜需苗床 20.0 m 2 。踏實、平整畦面,鋪好地熱線。選擇容重 0.7~1.0 g·cm -3 、總 孔 隙度 60%~80%、pH 值 5.8~6.8、EC 值 0.55~0.75 mS·cm -1 的育苗基質。1 m 3 基質混入 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 g、或 70%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200 g 進行消毒,同時加入三元複合肥(m 氮 ∶m 磷 ∶m 鉀 =15∶15∶15)2.0~2.5 kg,充分混勻加水 50%~70%後裝入穴盤擺入苗畦。選擇 72 孔(播種接穗)和 50孔(播種砧木)的育苗穴盤。

4.2 種子處理及催芽

4.2.1 曬種 在播前将挑選的種子在陽光下暴曬1~2 d,晾曬時經常翻動種子,使其受曬均勻。

4.2.2 浸種 将晾曬好的種子用 12~15 ℃的涼水浸泡 1~2 h 後,撈出倒入 3~5 倍于種子質量的 0.1%高錳酸鉀溶液中不斷攪拌浸種 15~20 min。消毒後用清水充分沖洗幹淨後倒入 3~5 倍于種子量的 55~60 ℃的熱水中,不斷攪拌浸種 10~15 min,水溫降至30 ℃時再浸泡 4~6 h。

4.2.3 催芽 将處理後的種子撈出置于室内 1~2 h,晾幹種子表面水分,用幹淨的濕紗布包好放入催芽箱,在 28~30 ℃條件下催芽,每天用 25 ℃溫水沖洗 2 次,20~24 h 後當 80%的種子“露白”時播種。

4.3 播種及播後管理

采用插接法嫁接育苗需先播種砧木,7~10 d 約80%砧木出苗時再播甜瓜種子。播種在晴天上午進行,每穴平放 1~2 粒種子,播種深度 1.0~1.5 cm,播後覆蓋蛭石和地膜保溫保濕,溫度白天控制在 28~32 ℃,夜間 18~20 ℃,不低于 13 ℃;幼苗出齊後溫度白天 20~26 ℃,夜間 15~18 ℃。苗期注意加強光照,連續陰天要人工增光增溫。出苗後盡量不澆水,如幼苗出現缺水萎蔫時,在晴天上午适量補澆20 ℃的溫水。當幼苗出土、2 片子葉展平,真葉頂心時進行間苗,每穴留 1 株苗。當砧木 1 葉 1 心,接穗子葉展平,真葉頂心時嫁接。

4.4 嫁接

嫁接在育苗溫室中進行,嫁接場所須遮陰且保持 25 ℃左右的适宜溫度;嫁接所需刀片、竹簽、嫁接夾等工具用 75%的酒精進行消毒;搭建放置嫁接苗的遮陰小拱棚。連續 1 周以上的晴天期内進行嫁接。

4.5 嫁接後管理

嫁接後 8~10 d 為嫁接苗成活期,白天溫度 24~26 ℃ ,夜 間 18~20 ℃ ,不 能 超 過 30 ℃ 和 低 于15 ℃。10 d 後白天溫度 22~24 ℃,夜間 13~15 ℃。要求随即把嫁接苗放入提前搭建并遮陰的小拱棚苗床上。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95%以上,1~2 d 不通風。3 d 後小量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并逐漸延長通風時間,加大通風量。嫁接後 1~2 d 内,用遮陽網遮陰。第 3 天上午見光 30~40 min。4~6 d 在9:00—16:00 時遮陰,逐漸延長光照時間。嫁接苗成活後撤掉小拱棚及遮陽網,在陰雨天要進行人工補光。嫁接後若接穗出現萎蔫,可用小型噴霧器噴20 ℃溫水。若苗床缺水,适量澆溫水。澆水時注意不能澆到接口上,澆水後放風排濕。嫁接 10 d 後用鑷子摘除砧木苗萌發出的側芽,注意不要傷及接穗和砧木子葉。定植前 7 d,白天溫度控制在 22~24 ℃,夜間 13~15 ℃進行低溫煉苗。中午苗子稍萎蔫時不要澆水,以增強幼苗的抗旱性。

5 定植準備及定植

5.1 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 10~15 d 扣上棚膜,蓄熱增溫;土壤深翻30 cm 左右,整細耙平,結合整地進行施肥。按每生産 1 000 kg 甜瓜 ,需吸收氮 2.5~3.5 kg、磷 1.3~1.7 kg、鉀 4.4~6.8 kg 的比例,根據土壤養分含量以及肥料的利用率來确定施肥量。一般 667 m 2 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 3 000~4 000 kg,磷酸二铵 20 kg,硫酸鉀 10~15 kg,或硫酸鉀型三元複合肥 25~30 kg;順棚長起壟,壟面寬 80 cm、壟溝寬 40 cm、壟高 15~20 cm。壟面撒施 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 kg 加幹細土 10 kg 進行土壤消毒,并鋪設壁厚0.4 mm 的滴灌帶,用 120 cm 寬的白色或黑色地膜進行全膜覆蓋;定植前對栽培環境進行熏蒸消毒,667 m 2 用敵敵畏 250 g 與 2~3 kg 鋸末混勻,分放 6~10 處在 19:00 左右點燃密閉大棚一晝夜。大棚架材用 0.4%高錳酸鉀噴霧消毒。

5.2 定植

當 10 cm 土層地溫穩定在 12 ℃以上、室外最低氣溫達到 5 ℃以上、夜間最低氣溫 8 ℃以上即可定植。選晴天上午定植。選擇生長一緻的壯苗,采用雙行“T”字形單株定植,株距 45~50 cm,深度以苗子土坨上面與高出壟面 1~2 cm,667 m 2 定植 2 220~2 470 株。定植後每穴澆 72.2%的霜黴威水劑 800倍液的定植溫水 250 mL。

6 定植後管理

6.1 溫度濕度調控

薄皮甜瓜整個生育期适合溫度白天 25~30 ℃,夜間 15~20 ℃。營養生長階段溫度 10~38 ℃,開花期 18~30 ℃,最适為 25 ℃,果實成熟期最适宜溫度為 25~30 ℃。整個生育期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

6.2 光照調控

甜瓜為喜光作物,在整個生育期内,要求有11 h 以上充足的日照時間和 2.0 萬~2.5 萬 Lx 的光照強度,光飽合點為 5.5 萬~6.0 萬 Lx,補償點為4 000 Lx。

6.3 水分調控

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緩苗後 5~7 d,及時澆緩苗水。在苗期和伸蔓期土壤濕度保持在 70%左右,在開花期要小水勤澆。坐瓜期至膨大期溫度高,注意加強澆水,土壤濕度保持 80%~85%,果實成熟期土壤濕度保持 50%~60%。果實采收前 1 周注意控水。澆水後及時放風、中耕、排濕。

6.4 養分調控

在定植緩苗後及第 1 茬瓜成熟采收後,每次667 m 2 追施磷酸二铵 10 kg,硫酸鉀 10 kg。整個生長季,每 7~10 d 噴磷酸二氫鉀、植物動力 2003、鈣硼矽肥等葉面肥,提高産量,改善品質。

6.5 植株調整

整枝在晴天上午進行,采用主蔓吊架整枝。植株 5~7 片葉時開始吊架。摘除 4 節以下子蔓,在 5~9 節長出的子蔓上留瓜,1 條子蔓留 1 個瓜,瓜後留2 片葉摘心。若子蔓無瓜,留 3 片葉摘心,在長出的孫蔓上留 1 個瓜,瓜後留 2 片葉摘心,除結瓜孫蔓外,其餘孫蔓全部摘除。主蔓長至 25~30 片葉時摘心,第 10~第 20 節處子蔓留 2 片葉摘心,不留瓜。第 1 茬瓜坐住後并開始膨大到雞蛋大小時,在 21~25 節處長出的子蔓上留瓜。一般要求第 1 茬瓜留4~5 個,第 2 茬瓜留 3~5 個,全株共留瓜 7~10 個。

6.6 人工輔助授粉或蘸花

每天 9:00—11:00 時,用幹淨的新毛筆尖蘸上雄花花粉塗抹雌花柱頭進行授粉。也可用氯吡脲(0.1%吡效隆醇)1 mg 對水 400~1 000 mL 噴塗幼瓜。注意根據溫度高低調節藥液濃度,不能重複噴塗及噴塗到葉片上,以免形成畸形瓜、苦瓜,降低商品質量和産生藥害。

6.7 病蟲害防治

苗期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蝼蛄;結果期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葉枯病、霜黴病、白粉虱、斑潛蠅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輪作倒茬、生育環境調控、設施防護、物理防治等農業措施進行防治。在發病初期,優先選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堿、

苦參堿、印楝素等和生物源農藥如新植黴素、農用鍊黴素等防治病蟲害。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應符合NY/T393—2000 的要求,全年使用 1 次。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選用 72.2%霜黴威水劑 800 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白粉病用 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霜黴病用 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噴霧防治。葉枯病 667 m 2 用 0.3 kg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0.4 kg 高錳酸鉀混配成 500 kg 藥液灌根。白粉虱、斑潛蠅用 10%煙堿乳油 1 000 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或 1%苦參素乳油500 倍液噴霧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蟲,用 90%敵百蟲原粉 0.15 kg,加熱水 30 倍,藥液涼後與 5 kg煮半熟的麥麸混合,撒在苗床和壟面上誘殺,或用90%敵百蟲原粉 800~1 000 倍液灌根,每株 250 mL。

厚皮甜瓜大棚直立式栽培技術(塑料大棚早春茬薄皮甜瓜高效栽培技術)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