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20:00:14
前言

蘇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蘇轼将自己比作是蜉蝣,借此來感歎人類相比較世界來看的渺小,我們隻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米粒罷了。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悲觀的,人類短暫的一生卻可以活的豐富多彩,比如蘇轼是北宋時期的詩人,據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詩詞仍然活在這個時代,被人流傳下去,他也相當于以另一種方式存活在世界之中。

而他所說的蜉蝣,也并沒有那麼的渺小,蜉蝣的存在更像是生物界齒輪中的一部分,擁有着非常關鍵的作用。

它搖搖晃晃兩億年,成蟲之後卻隻能活一天,朝生暮死的蜉蝣究竟有着怎樣的生活意義呢?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2

盛開的蒂薩河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人們都可以在匈牙利中部蒂紹屈爾特的蒂薩河上看到大量羽化過後的蜉蝣在這裡婚飛交尾。

其場面非常的壯觀,無數的蜉蝣似乎是瞬間的出現在河面之上,随後開始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它們有的生命極其短暫,甚至隻有幾個小時,在不斷的婚飛交尾之後,就凄慘的死亡墜入河裡,而雌蟲則是将卵沉入河底,這樣的場面形成了“盛開的蒂薩河”。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3

這也不僅讓人感歎到:難道蜉蝣的一生隻是為了追求愛情,追求繁衍嗎?

蜉蝣

蜉蝣是一種十分美麗的生物,主要分布于溫熱帶地區,全世界已知的種類約有将近五十種,在中國所知的有三十六種。

蜉蝣成蟲的生命短暫,但是它們卻有着古老的曆史,它們起源于石炭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可以算得上是遠古生物的活化石。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4

其體型嬌小、細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頭部、腹部和足部。

  • 頭部

蜉蝣的頭部小,觸角短,不過區别蜉蝣雌雄最好的位置便在頭部,蜉蝣有着發達的複眼,其左右接近且較大的就是雄性,左右距離較遠的則是雌性。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5

  • 腹部

腹部是蜉蝣最重要的部位,這裡不僅有它們的生殖器官,還有翅膀也在這裡,它們的翅膀擁有着古老而又特殊的形狀,翅呈三角狀,而翅脈大多為網狀,但是它們翅膀的關節卻并不發達。

  • 足部

蜉蝣的足部十分細小且沒什麼力量,僅僅用來攀附樹枝、樹葉。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6

蜉蝣的一生

其實蜉蝣的一生還是很長的,隻不過它們成蟲之後的壽命較短,而我們常常見到的蜉蝣都已經是成蟲期了,所以才會覺得蜉蝣的一生十分的短暫。

蜉蝣的一生會經曆四個生長時期:幼卵階段、稚蟲階段、亞成蟲期以及成蟲階段。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7

蜉蝣一般會将自己的卵産在較為溫暖的湖泊或者淺底的水池中,因為蜉蝣對酸性環境十分的敏感,随後它們會通過捕食水底的藻類讓自己有足夠的營養度過這一時期。

稚蟲階段的蜉蝣是它所處時間的最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它們要在原本較為溫暖的淡水湖中生存一年到三年的時間,并且經曆二十次到四十次的蛻皮,而每一次的蛻皮都會讓蜉蝣的形态發生變化。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8

直至它們出現一對或者兩對的較黑翅膀的萌芽,并以更高等的藻類植物為食的時候才證明了它們稚蟲期發育完成。

此時的蜉蝣并沒有足夠的力氣飛翔,于是它們會選擇放棄自己的消化道,,随後将自己的消化道充滿空氣,浮出水面讓自己進入“亞成蟲期”。

然後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石頭或是植物的莖稈上等待一天、到兩天的時間,讓翅膀完全的羽化能夠飛翔,便進入了我們所看到的成蟲期。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9

在成蟲階段,蜉蝣會完全的放棄進食,它們的口腔器官開始退化,此時的它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婚飛交尾,繁衍後代,也因此它們成蟲的階段一般都是在飛行中度過的。

也就是說盛開的蒂薩河上出現的蜉蝣并不是瞬間出現的,而是蓄勢待發了許多年,經過一次次的蛻變,一次次的進化才飛向河面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0

而蜉蝣一般在成蟲之後,隻有幾個小時或是一天的壽命,有的生命力頑強的可以活過七天,但是因為它們主動放棄了進食,所以即使生命力在頑強,壽命也非常的短。

這就好比為愛而犧牲的浪漫勇士,積攢多年,隻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将自己的生命通過另一種方式延續。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1

蜉蝣的作用

蜉蝣的成蟲期十分的短暫,并且一生的所作所為十分的機械,仿佛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種族不會滅絕一般。

但其實很多生物的意義并不在于它們所展現出來的一面,蜉蝣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在蜉蝣生長的四個階段中,不論是哪一個階段蜉蝣都扮演着初級消費者的角色,它龐大的數量也充當着别人的食物,以此建立了一個生态鍊。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2

在1675年的時候,一個荷蘭的生物學家在研究蜉蝣的時候發現,曾經的荷蘭擁有着許許多多的蜉蝣,但是如今整個歐洲都不容易找到。

這就是因為上述所說的蜉蝣對環境十分的敏感,在酸性、缺氧的環境中更是無法生存,當時歐洲的發展,讓周邊的水質發生了變化,蜉蝣數量便減少了。

而随之一起減少的還有魚群的數量,因為這些魚群以蜉蝣為食,蜉蝣的變少讓它們沒有了足夠的食物。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3

這也是蜉蝣的作用,充當消費中的同時也充當着其他生物的食物,并且還可以當作是水質的“檢測員”。

結語

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生物鍊中的零件,無論是少了哪一個,生物鍊的轉動都會發生變化,甚至是産生巨大的影響,我想蜉蝣存在的意義,便也是這樣。

基因驅使着它們機械一般的生活,它們的腦部很小,不足以它們思考更深遠的問題,于是它們便想着如何做好自己便夠了。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4

羽化蛻變,追求愛情,讓蒂薩河盛開,這就是它們追求的生活,我們總是因為感歎世界之大,而忘記自身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總是因為不斷的變化想法而感到疲憊,也許隻有像蜉蝣一般單純、簡單的活着,我們才會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簡單的快樂。

石炭紀時代的古生物(起源于距今兩億年的石炭紀)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