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4:32:55

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曾經,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第一種是佛學,第二種是《易經》,結果有人碰這兩種學問,一輩子鑽進去爬不出來了,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研究它們。如果這兩門學問,任何一門學問鑽到底了,你就變成了一個廢人。”

咋一聽,可能我們不怎麼理解,但深入想想後,又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要研究《易經》和佛學,都需要極其高深的智慧。而且,年輕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要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對于年輕人來說,去研究智慧高深的書籍,分為兩種情況:如果自己智慧很一般,就容易誤入歧途;如果自己聰明絕頂,又會鑽進去了爬不出來,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更何況,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屬于一般。所以說,年輕人盡量不要過早觸碰智慧太高的書籍,要不然就會适得其反!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1

其實,《道德經》是幫助上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中的哲學,因此學習《道德經》也是有門檻的!

更何況,《道德經》中的有些思想,适合于強者采用,對于普通人不一定使用。搞得不好,年輕人,過早觸碰了《道德經》,學偏了,還容易走入以下2個誤區——無為和不争!

無為和不争,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其中,光“不争”二字就在《道德經》中出現 了8 次,分布在 7 章之中,其中第八章出現 2 次。

第三章:不上賢, 使民不争。

第八章 ( 1)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2) :夫唯不争, 故無尤。

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第六十六章: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第六十八章:是謂不争之德。

第七十三章:天之道, 不争而善勝。

第 八十一章:聖人之道, 為而不争。

從字面意思上看,不争就是不争不搶的意思,無為就是無所作為的意思。

但老子的“無為”和“不争”,是對君王的告誡,告誡他們不要與民争利。作為領導者,要有一種“無為”的态度去管理天下,讓百姓自治,不要朝令夕改,過于勞民傷财,讓萬物自然生長;最後就可以“事無事,為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2

比如,《反經》中說:聖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諸侯,用他的财物賞賜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奪利益,這就算是懂得了做一個最高統治者的原則——與民不争,把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支配使用。

但是,一般人學了《道德經》後,很容易錯誤理解老子“無為和不争”思想,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帝王那樣富有天下,與世無争,年紀輕輕就不思進取、不努力了,這顯然就是大錯特錯了。

近些年來,随着社會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變得“佛系”:一切随緣,無欲無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經說過:佛系青年們,其實是誤解了老子的“不争”思想。

人們常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大家年紀輕輕,就把所有東西都放下了,那麼社會就會沒有進步的動力和欲望了。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3

老子《道德經》中的确告訴我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争”。

但他是告訴亂世君主們,不要私欲膨脹,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要“以不争去大争”,不應該在道德上面去争,而要多用實際行動去争取更大的利益,去積極作為,造福黎民蒼生。

我們絕大數人都是普通人,年輕的時候,需要通過自己勤奮的雙手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空想、好逸惡勞,坐等機會到來。如果你什麼都沒有,沒有帝王那樣的資本,還談什麼不争和無為呢?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4

老子所說的“不争、無為”與《易經》中所講的“謙卦”思想類似,都是告訴人們要謙讓、厚德。但如果你自身都沒有實力,卻故作謙虛,就是假謙虛,是矯揉造作。

《易經》謙卦雲:地中有山,謙。即:《謙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為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才稱作謙。

所以說,真正的謙虛低調,是你有實力後的内藏鋒芒,不顯山露水。如果你自身什麼都沒有,沒有功名,沒有富貴,還假裝謙虛清高,實則是不思進取,自欺欺人,就是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

年輕人,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應該充滿朝氣,努力進取,積極作為,追求無怨無悔的人生,正所謂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要不然,就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5

一個人,20歲的貪玩,就會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導緻了40歲的無為。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了一輩子的碌碌無為!

所以說,年輕人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否則,當父母需要你時,除了淚水,你一無所有;當孩子需要你時,除了慚愧,你一無所有;當自己回首過去,除了蹉跎,你還是一無所有!

《道德經》是一本好書,白岩松将其視作是“生命之書”,魯迅先生更是說“不讀道德經,不懂人生真谛”。但是,我們選擇讀《道德經》的時機,也是很關鍵的。

讀這樣高深智慧的書籍,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曆和智慧,我們盡量不要在自己太年輕、一無所有的時候去讀,要不然容易思想消極、誤入歧途;而是要在自己稍微有所成就後再去讀,就能更加讀出味道。

讀道德經能讓人脾氣變好嗎(盡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6

如此這般,我們才能真正開悟智慧,突破局限,拔高格局,真正做到道家所提倡的“以不争去争、無為而無不為”!朋友們,您覺得呢?閱讀更多關于道德經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賬号,并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