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家風家訓的名人事迹

關于家風家訓的名人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6:39:47

家風正,則為官清;家風劣,則為官濁。古往今來,幾乎無不如是。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風向标,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幫腐,雖一時享受與奢華,但終将導緻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助廉,雖生活普通而平淡,換來的卻是親人的溫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綿長....

為了營造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氛圍,今天特别推出《清廉家風故事》系列.....今天推送的是《名人家風:錢學森的家風 》

關于家風家訓的名人事迹(清廉家風故事名人家風)1

身教重于言教的科學家

錢學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其父錢均夫早年赴日本求學,1911年回國,曾擔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

從小立大志

錢學森從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而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

上小學前,母親在自己家中教錢學森讀書、識字。母親還常常教育他學習要勤力,不能懶惰。這讓錢學森養成了一個每天早起的好習慣,他不用母親催促,自己按時起床。早飯後,就開始跟母親背誦古詩文。累了,就讀一些兒童讀物。下午,或者畫畫,或者練習毛筆字。每日如此,從不間斷。

母親還常常教給錢學森傳統的中國文化。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嶽飛精忠報國、陸遊仗劍去國、杜甫憂國憂民、諸葛亮忠于漢業,為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故事。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錢學森都聚精彙神,心裡對那些英雄崇敬不已。古人的高風亮節在錢學森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果說母親給錢學森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那麼父親錢均夫對錢學森思想品格的養成則起了至為關鍵的作用,錢學森自己就曾說:“我的第一位老師是我父親。”

一天,5歲的錢學森問父親:“《水浒傳》中的108個英雄,原來是天上的108顆星星下凡的。那人間的大人物、做大事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變的呀?”父親認真想了一下,回答:“《水浒傳》是人們編寫的故事。其實,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們原本都是普通人,隻是他們從小愛學習,有遠大的志向,而且又有決心和毅力,不懼怕困難,所以就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錢學森聽後大受鼓舞:“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在父親的教育下,錢學森很小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自己向往的大英雄。他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善于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喜歡把它做到極緻。

193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決定赴美學習,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現狀。臨行時,母親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母親囑咐他:“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母親和父親一樣,還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曆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于祖國。”

告别在即,父親錢均夫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鄭重塞到兒子手裡,轉身離去。錢學森等到父親的背影消失後,急忙打開紙條,上面寫道:“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春然而歸,燦爛然而返。”寥寥數言,即成訓導,讓錢學森銘記一生。

在美國留學後,雖然美國方面為錢學森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物質待遇,但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始終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願望。遠在國内的母親每次在給錢學森寫信時,都提醒努力學習,好早日回國。錢學森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頭。多年後,錢學森幾經輾轉,終于回到了祖國,投身于“兩彈一星”的研究,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你不會看嗎?”

錢學森和妻子蔣英在有了兒子錢永剛後,也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嚴格要求兒子。雖然錢家家境優渥,但兒子小的時候,還常常穿着帶補丁的褲子,兒子七八歲時,錢學森還要求兒子每天每天早晚掃兩遍樓前過道。這個習慣,錢永剛一直到現在還保留着。

在兒子錢永剛的記憶裡,父母從來沒有給自己上過政治課,也從來不會跟他說你要這樣或者不要那樣,而是用他們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響着孩子。

有一次,家裡的炊事員很鄭重地對錢永剛說:“你父親是個有學問有文化的人。”錢永剛當時就說:“這還用你說,我當然知道了!”但炊事員接着解釋的話卻讓錢永剛記住了一輩子:“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錢永剛從此也向父親學習,至今保留着吃飯要穿戴整齊的習慣。

長大一些的時候,錢剛曾經問過母親:“你和爸爸好像從來都沒有管過我們兄妹。”媽媽很溫和地說“你不是很聰明嗎,你不是會看嗎?”錢永剛一直銘記着此話,也是看着父親母親如何去做,來對照自己的日常行為,檢讨自己。

1957年,錢學森回國後的第三年,他因撰寫《工程控制論》,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這個獎項後來有了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錢學森為此拿到了1萬元獎金。在當時,1萬元不是個小數目。錢學森沒有拿這些錢來改善條件,而是購買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5年後,他連本帶息拿到約11000元。彼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剛創辦,錢學森是近代力學系主任,他把錢捐給學校,希望用于購買教學用品。錢财身外之物,把它運用到有用的地方,這是錢剛對自己父親最直觀的記憶。

錢學森在家時,有空就看書。受家庭影響,錢永剛自幼也很愛讀書。小學二年級時,識得幾百個漢字的他,天天抱着字典讀小說。家長會上,老師誇錢永剛好讀書。蔣英聽了很高興,回頭給兒子零花錢的時候,總是很痛快,有時甚至還多給一些。“她知道我不會亂花,所有的錢都拿來買書了。”上初中時,适逢暑假,錢學森把錢永剛叫到身邊說,書架上不是有套《十萬個為什麼》,咱們定個計劃,玩半天,看半天,每天讀40頁,遇着問題做個記号,空了我給你說說。

錢永剛捧起這套科普書,才發現不像讀小說輕松,一天讀一、二十個問題,常有不懂的地方,隻好硬着頭皮往下讀。

錢學森平日工作繁忙,并不檢查錢永剛的讀書情況。到了周末,才稍有空閑,晚飯後,他往沙發一坐,問錢永剛書看得如何。“我趕快讓他看我做的标記。一個暑假讀下來,加上他的解答,我就感到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這就是他對我讀書的推動。”錢永剛說。

時間一久,錢永剛發現,父親給他解答問題時,不像上課老師那樣事無巨細。“每個問題,他就幾句話,把關鍵講好,你自己再去思考。”這讓錢永剛也養成了善于思索的好習慣。

江南錢氏人才濟濟,代有名人。他們的老祖先吳越王錢镠留下的《錢氏家訓》,傳頌至今。其中一條寫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錢永剛認為,《錢氏家訓》的核心是兩點,一是“要有為”,二是“守底線”。“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家的家訓,那應該就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曆史擔當’了。”

“一個好的家風就像春風、春雨,你不覺得它在一件事上對你有多大影響,但随着時光流去,影響積累,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成長。”錢永剛說。

《錢氏家訓》摘選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财不可不廉介。

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嚴以馭役,寬以恤民。

來源 | 家風故事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