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邀明月
9月14日,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侯店村開展迎中秋慶團圓活動。圖為小學生們正在表演吟誦古詩詞。記者 姚林 通訊員 尹巧雲 攝
中秋佳節,品嘗月餅,觀賞圓月。關于月亮,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對其的描寫浩如煙海,更有佳句名段家喻戶曉,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亮之下,是詩人天馬行空的想象。中秋之月,更是詩人潇灑書寫的對象。月有盈虧圓缺,這是屬于詩人的詠歎調,更是屬于一個農業國度的時令密碼,勞作與收成,汗水與期盼,盡在其中。辛勤的中國人,代代傳承,賦予其浪漫色彩,也賦予其生活智慧。
中秋祭祀月亮的禮俗,在《周禮》中已有記載,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在漫長的歲月中,中秋節祭月的習俗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節慶活動中最具活力、最适應大衆生活現狀的部分延續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正是一種優秀文化具有的開放和自信的特征。民俗在不斷變遷,“新”與“舊”總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是傳統文化曆經歲月、不斷傳承的必然結果;這種相對性,也并不妨礙我們守護人間親情、生命智慧、價值觀念等節日内涵。豐收的田野裡,拜月、耍兔兒爺、舞火龍、燃寶塔燈等活動可能不常見了,但是我們保存着珍貴的影像與圖畫,我們依然記得、依然會去讨論與書寫;團圓的飯桌上,五仁口味的傳統月餅可能變少了,但我們卻有了更多更豐富的飲食選擇;行走的人群中,奔向團圓的遊子一直都在,一同出遊的友鄰變得更多。
我們在每一個良辰美景裡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讓交融傳統的當代生活成為良辰美景。那些傳統佳節中飽含着的深刻内涵永遠是源頭活水,而那份“舉杯邀明月”的歡愉,将一直呈現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的新面孔。(晉文婧)
來源:安徽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