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指一個人,寬宏大度,不與小人計較。即使别人對他不好,甚至傷害到他,他也不改自己的德行,繼續對其施之以禮,分享美好。
這句話語出《論語》,很多人就以為是孔子說的。且以為,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孔子提倡的,為人處世的一種境界。
其實,并非如此。原文出于《論語·憲問》。讓我們來看看孔子到底是怎麼說的。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可見,以德報怨,并非孔子說的,而是孔子學生對他的提問。
孔子給學生的答複是否定的。
孔子問,“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呢?”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對你好的人,對你不好的人,如果你都采取同樣的态度。那麼,你如何回報對更你好的人呢?
所以,孔子給出的答案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裡的直,指公平,正義。比如“正直”,“理直氣壯”。
要用公平、正義的态度來回應那些欺負你的人。否則,就是軟弱,别人還會欺負你。
要用美德來回饋美德。絕不能讓幫助你的人,感到灰心、失望。隻有這樣,善良、美好才會延續。
這才是孔子的本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