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suo我zi不zici,那我肯定是zici的啊!”
“ci飯就ci飯,不要suo話。”
“來寶寶,跟媽媽suo,ze個字念……”
在Zh、ch、sh、z、c、s不分的家庭當中,一句吃飯總能變化出不同的風格,一個教着說話的過程總是充斥着彎彎繞繞的麻煩。其實孩子隻是想要學會說話,可誰知道語言也能暴露出如此之多的問題。
平時很多人講“語言上的問題不是問題,它最多也就影響那麼幾個字音,不會耽誤正常的交流。”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未必吧。
從現代漢語的角度來講,Zh、ch、sh、z、c、s這樣的字音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單單這篇文章就能随便找到幾十上百個與平翹舌相關的字音。放在其他的交流和溝通中,字音間的問題隻會變得更加嚴重。要是再加上方言,那整個語言表達不知道會走歪到何種程度。
與文字不同,語言表達是一種動作、語調、聲調等方面組合在一起的行為,如果氣流在發音器官中排出時出現問題,那就會直接影響到基本的交流和溝通。關于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都曾經遇到過溝通不暢的情況,明明對方很努力在說,但我們自己聽得卻極為困難。
這,就是發音不準确所帶來的直接問題。
先認識一下Zh、ch、sh、z、c、s如何?
在發zh時,舌尖翹起,抵住硬腭前部,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後舌尖微離硬腭,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洩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
發ch的阻礙部位和發音方式與發zh同,隻是在發ch時,沖出的氣流比發zh時要強許多。因為ch是舌尖後、送氣、清、塞擦音。
在發sh時,舌尖翹起,接近硬腭前部,在舌尖與硬腭之間留有一個窄縫,軟腭上升,氣流從舌尖與硬腭間的窄縫裡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
在發z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後舌尖微離上齒背,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洩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
發c的阻礙部位和發音方式與發z同,隻是在發c時,沖出的氣流比發z時要強許多。c是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
在發s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形成一個窄縫,軟腭上升,氣流從窄縫中洩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s是舌尖前、清、擦音。
為什麼,有些人會分不清Zh、ch、sh、z、c、s?
首先,z、c、s是平舌音,zh、ch、sh是翹舌音。發平舌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龈以起到阻礙氣流作用即可。發翹舌音時,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以起到阻礙氣流作用。
但是,在很多方言地區,比如流行西南官話、閩粵以及吳語等方言的地區天然就缺少一些發音動作,最典型的便是四川話,方言中缺少翹舌音的使用,于是很多四川人不知道在說“支持、知道、蟑螂”等詞語的時候需要用舌尖抵住硬腭前部。
于是,這些詞語在他們的嘴裡就變成了“資瓷、資道以及髒螂”。聽起來倒是有種莫名的喜感,但放到如今快捷化的社會中,這種“喜感”又在無形中造成了孩子學習和工作的負擔。一開始或許不起眼,但到了後面,這種影響變得更加明顯。
除了方言地區造成的習慣外,口腔肌肉調動乏力、發音器官配合失誤也會造成Zh、ch、sh、z、c、s不分的情況。例如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兒童,他們很多生活在習慣說普通話的城市,可他們的語言表達仍舊存在很多問題。
随着年齡的增長,這些來着簡單字音說不清的問題出現了各種變化,最終導緻孩子語言表達得不清楚,正好映證了一個成語“千裡之堤潰于蟻穴”。
很多發音上的問題其實一開始都來自于小問題,比如大舌頭兒童,可能最初隻有某幾個字音說不好。但到了後面,卻是各種字音的說不清楚。時間一長,孩子的自信都變得蕩然無存。
不少家長在咨詢的時候反應,他們家孩子以前還挺開朗自信的,但語言問題一出現不是被幼兒園、小學同學排擠不想上課,就是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出門。最關鍵的是,這些孩子的脾氣變得一天比一天暴躁,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喊大叫。
而這一切的開始,就來自于Zh、ch、sh、z、c、s不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