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3 19:18:20

“老子天下第一”的話題,不用多舉例,一個“道比天大”,就剝奪了上帝和王權的神性。今天且不說老子的“革命性(李約瑟語)”,隻說把《道德經》看作是老子的著作是一大冤案。

說老子冤的不是從今天開始,可以說代不乏人,就連儒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也認為老子被人冤枉了。近代以來,說老子是冤案的也大有其人,比如嚴複、章太炎、胡适、魯迅等。

而範文瀾的評價卻讓人不明就裡,他說中國文化史上的最大冤案是老子,然而他所說的冤案,指的是道教把老子奉為教祖這件事。範先生其實是批判老子的,說他比孔子還反動,孔子複古隻複到西周,而老子複古要複到太古(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周代思想概況》)。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1

道恒無名

《中國通史簡編》是範文瀾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寫的書,書中的觀點還是新文化運動疑古思想的餘緒。

說老子是天下第一冤,不是說老子的某種主張被曲解,也不是說老子被道教拉入“幫會”,而是說老子的整個思想體系被篡改

你可能會覺得這麼說太嚴重,那就讓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兩千年來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吧。

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西漢,别無選擇,隻能選擇黃老道學

漢王朝是在連年戰亂之後建立起來的,從陳勝吳廣起義到楚漢相争,戰争進行了7年,這麼長時間的戰亂,其結果當然是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滿目瘡痍,國家窮到什麼程度?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民失作業,而大饑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車”。

劉邦身邊謀臣,運籌帷幄的張良,“六出奇計”的陳平都是道家人物,面對現實,漢初統治者采納了黃老道術,廢除秦朝苛法,與民休息,恢複社會經濟。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2

劉邦與張良

劉邦叫陸賈寫文章,分析秦始皇為什麼會失天下,他為什麼能赢得天下。陸賈在《無為第四》中寫到:“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衆而用刑太極故也”。他建議劉邦寬刑薄賦,與民休息。

這一思想順應了時代要求,也是對黃老思想的解釋。老子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國家滋昏,人多知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人之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就這樣,漢初确定了黃老道術休養生息的治國之策。

此後經過幾十年的“文景之治”,對内勸課農桑,對外和平息戰,重視“以德化民”,到景帝後期時,“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3

魏晉玄學,老子思想開始玄學化

“玄學”是儒家思潮。“玄學”不等于老莊哲學,這是曆史上對儒家解老莊思想的稱呼,準确地說,玄學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儒家哲學思潮,因為“玄”字源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王弼注曰:玄,謂之深者也,故有此稱。其研究對象是所謂的“三玄”,即《老子》《莊子》和《周易》。

自此之後,玄學取代兩漢經學,成為思想主流,影響了南北朝的老莊之學、佛學、易學,直至宋代的理學,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4

然而,玄學雖然以“祖述老莊”立論,但主流成員卻是當時的著名經學家(儒家“五經”),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都是當時經學界的大儒、名士。

玄學是一種以儒解道的風潮,不是道家思想的新階段。現在人們動辄把“玄”跟老莊聯系在一起,就是魏晉以來形成的習慣性稱呼,這個稱呼本身就不準确。

為何熱衷老莊之學?東漢末年到兩晉,大一統的王朝分崩離析,漢武帝時期形成的儒家學風漸漸減弱,文人士大夫厭倦了經學的繁瑣、谶緯神學的怪誕,以及三綱五常的說教,轉向新的學術領域,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所,自然就找到了老子、莊子。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5

為了維系儒家的“禮法”、“名教”、“人道”思想,他們用他們自己“認為”的老莊思想,重新注解《論語》《周易》,并對兩漢經學進行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這是百家争鳴以來的又一次自由學風的養成期,因此中國哲學,或者說儒家哲學進入一個新的天地。

《道德經》是玄學家的成果。目前,在國内市場(包括網絡)流行的注本,多出自王弼本《老子注》,王本《老子注》自魏晉以來,一直是傳世孤本。

因此,傳世本不是道家的注本,恰恰是玄學家王弼的“注老”代表作。作為儒家人物,王弼對莊子“尊老抑孔”的思想當然予以颠覆,認為“老不及孔”,于是以儒道兩家的共同經典《周易》為媒介,試圖通過“以易會通孔老”,以易學"寂感"說,把儒道兩家的聖人,跟《易經》中的聖人,嫁接在一起,重新建構新的“聖人觀”。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6

宋明理學對道家思想的影響

理學即是“道學”。但此道非彼道,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理學家的道是道德神學,即被賦予了神格的道德。宋代理學是從兩漢一千多年來“儒門淡薄,收拾不住”情況下的一次儒學大爆發,這是在長期的道佛重壓下,儒家們對于道佛兩家的反擊,同時也吸納道佛兩家的思想,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建立依據。

因此,“理學”是以儒家學說為主流,兼容道佛思想的哲學理論,其目的在于論證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理學在唐末五代就已萌芽,到了“北宋五子”的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灏,以及三蘇、王安石、司馬光等大儒,幾乎個個都是老學專家,或精研佛學,但其思想主旨依然是儒家學說。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7

南宋時,理學漸成氣候,朱熹總成之。但無論是程颢、程頤、朱熹的太極之理的外在,還是陸九淵、王陽明“心即理”的内求,雖以儒家思想立意,但同樣都是三教合流的結晶。

理學的影響波及至今。理學在宋代尚未成“國學”,甚至在朱熹病亡前,其學說還被斥為“僞學”,他本人還戴着個“僞師”的帽子,學生則被斥為“僞徒”,不久,憂憤而亡。

但這并不影響後世對朱熹及其理學的尊崇。元朝到明清600多年,朱子《四書集注》一直為曆代封建王朝所垂愛,作為治國之本,也作為人們思想行為的規範,成為封建科舉的标準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标準答案。

既然理學是600年來的主流思想,《道德經》自然歸入了在野學術,注解《道德經》的也多是儒家人物,影響老子思想傳播的還是儒家人物。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8

出土文物的面世,給我們解讀《老子》以更多的參照。當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江門郭店出土楚國戰國竹簡《老子》甲乙丙本,加上海外漢簡《老子》的回歸,給我們解讀《老子》提供了更多的參照本。饒宗頤先生曾就不斷發掘的地下文物發出驚歎說:這将是中國自己的文藝複興!

可是研究人員發現,帛書跟王弼的《老子注》相比,短短300多句,500餘字的經文中,竟有700多處不同。誰是誰非?從帛書出土那天起就争論不休。

改動一個“無”字,老子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

且不提反對者的各種聲音,隻就支持者的聲音簡單歸納如下,限于篇幅隻就一個“無”的改動,來說明老子“一字千鈞”的重要性。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9

“無有”是老子的規律論,即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自然規律論述。“道”也不是是“無”!《老子》的“道”論是一個理論體系。

《老子》是自然主義哲學,他隻通過事物現象揭示自然規律。而傳世本是玄學家王弼的注本,其間的玄風過濃,動辄不可知,不可說,與老子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背道而馳,完全陷入儒佛論道的不可知論。

《老子》中的“無”,是漢字一級字,通元,意即初始,元始、源頭,在《道德經》裡,全被王弼改成了“無”,把原本富有無限可能的“無”,改成了一無所有的“無”,使源頭治理的“無為”一下子變成了不作為的“無為”,把積極進取,有效防範的作為,曲解為被動不作為的消極主張。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10

一個無字的改動,把老子關于“無”狀态下的所思所為“無名、無欲、無求、無知、有無相生”等探索精神,統統“無”掉了,即把關于事物的源頭、初始狀态下的想法、欲求、智慧等防微杜漸的“科學”行為,全部抹殺了,變成了虛無主義。

于是“有無相生”被解釋為從空無裡産生有,從有裡産生空無。于是“三十輻共一毂”,就找不到那個“無”在何處。

以朱熹為例,學生問:“老子‘道可道’章,或欲以‘常無’‘常有’為句讀,而‘欲’字屬下句者,如何?”’曰:“先儒亦有如此做句者,不妥帖。”

問:“‘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無,是車之坐處否?”曰:“恐不然。若以坐處為無,則上文自是就輻毂而言,與下文戶牖埏埴是一例語。某嘗思之,無是毂中空處。惟其中空,故能受軸而運轉不窮。猶傘柄上木管子,衆骨所會者,不知名何。緣管子中空,又可受傘柄,而辟阖下上。車之毂亦猶是也。莊子所謂‘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亦此意。”

老子的道德經深度解析(道德經不是老子的著作)11

朱熹能把“四書”解成“标準答案”,可是遇到這個“無”字,便隻能靠猜:某嘗思之。

老子的意思是,把輻條裝配在同一個車毂裡,輻條不存在了,有了車子的輪子,這樣一無一有,車子有了使用的功能;用陶土燒制器皿,陶土沒有了,有了陶器,這樣一無一有,使陶器有了使用價值;鑿掉泥土,牆土無了,房間有了,這樣一無一有,使房間有了居住的功能。所以說,有提供便利,無發揮了作用。(并非真的無了,那個無的東西隻是變換一種存在形式,比如陶土變成陶器)

因此,曆史上關于老子“無為”就是什麼也不做,“不争”就是與世無争,“小國寡民”就是複古倒退,“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就是陰謀等等,都是強加給老子的莫須有的罪名。

我不反對任何版本的《老子》(《道德經》),也不強烈建議任何人換成帛書,各有各的堅持,不少人讀《道德經》一樣能讀出原滋原味的老子思想。隻是,能讀懂就好,能相互交流就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