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2-27 06:33:54

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新階段過去40多年,中國經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快速城市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國是訪問丨北上廣深之外)1

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

新階段

過去40多年,中國經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快速城市化。

用40多年走過歐美國家200年的城市化之路後,中國城市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一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能否持續發力?

全球領先的房地産專業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李倩玲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城市化仍将繼續保持增長。在新的階段,城市化将出現新的特點。

李倩玲認為,未來中國城市發展會呈現“城市群化”的态勢,形成各大城市群“多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在城市群内部,随着城市體系分化加速,又會呈現梯次崛起的态勢。未來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超大型城市和全球競争型代表城市之外,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城市脫穎而出,形成不同類型的發展“增長極”。

采訪實錄摘要如下:

國是直通車: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已近65%。您認為,未來我國城市化的趨勢如何?還有多大潛力?

李倩玲:城市化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的城市化仍将繼續保持增長。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5年中國城市人口将達10.6億,城市人口增量1.45億。

從城市發展格局來看,未來城市化的人口流動格局将進入優化提升階段,從“東西梯度”向“多中心”發展。随着西部大開發、成渝城市群等戰略推進,東西差距呈收縮之勢。在我國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中,成渝以及長江中遊城市群戰略能級不斷提升,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城市群同列第一梯隊。因此,未來城市化格局會形成核心城市群引領發展,同時空間分布将呈現多中心結構,格局将更為均衡化。

此外,城市化率突破60%大關是一個分水嶺,之後城市化發展會從高速增長的“量變”進階到高質量發展的“質變”優化階段。這意味着在注重城市發展内涵之下,對城市發展模式進行優化提升。

比如:一線城市城市化率已接近80%,以城市産業提升、城市功能和載體優化為核心目标的城市更新,已經成為政策和市場都重點關注的領域。

國是直通車:有聲音認為,未來中國會出現二次城市化,即從城市化向都市化轉變,您是否認同這種看法?

李倩玲:我們認為,城市化向都市化的轉變隻是城市化進入新階段的表現形式之一。一方面要對大都市内部發展進行提質,對都市區核心功能進行更新與創新,從“都市圈化”進而延伸至涵義更廣的“城市群化”,即中心城市通過極化-擴散-協同-創新等效應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經濟與人口互動,從而形成“中心城市-外圍城市”的再城市化傳導路徑,以及以“強核-外散-擴圈”為主的全球城市群發展的中國案例。

另一方面,區别于傳統的城市化發展模型,中國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不僅重點聚焦于核心城市的極化效應,同時提出了中小城市、小城鎮的發展要求。

國是直通車:您認為,未來中國城市會形成什麼樣的格局?

李倩玲:我們認為,在“強核-外散-擴圈”新型城鎮化動能傳導路徑之下,城市群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中國城市發展勢必會形成“城市群”多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在城市群内部随着城市體系分化加速,又會呈現梯次崛起的态勢。

城市群的日益崛起成為中國快速城鎮化的一個重要特征。以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串聯起來的網絡幾乎覆蓋了所有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節點,構建起了中國在新曆史階段的空間格局。

其中,長三角、大灣區、成渝、京津冀、長江中遊五大城市群依托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突出的發展優勢位列第一梯隊,中國的經濟和資源也越來越朝向五大城市群集聚,帶來了大量優質人才、金融資本、創新技術以及産業資源,推動了區域内産業和消費的升級,使得五大城市群逐漸成長為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經濟空間,并積極推動内外雙循環的發展格局。

此外,随着我國傳統城市化紅利逐漸減弱,未來5年甚至10年,“頭部城市”發展功能呈現梯度擴散趨勢,在各大城市群内部,城市體系分化态勢會進一步加劇。

未來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超大型城市和全球競争型代表城市之外,會有越來越多優秀城市脫穎而出,在區域中承擔不同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從戰略能級上包括國家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及戰略接續成長型城市等,形成不同類型的發展“增長極”。

國是直通車:您剛剛提到中國五大城市群将成為發展的第一梯隊。與國外知名灣區(都市圈)相比,它們有哪些獨特之處?

李倩玲: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遊五大城市群為核心的第一梯隊,在中國城市群發展戰略中具備特殊地位。在仲量聯行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對于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全球三大城市群的核心競争力進行了解析。

以這三大灣區城市群為代表的國外著名城市群,同我國五大城市群相比,在驅動機制、輻射能級、發展模式等方面都有迥異之處。

第一,驅動機制不同。國外城市群大多是在市場力量主導下自發形成和催化發展的。我國五大城市群的發展更依賴于政府及相關政策的作用,彰顯中國制度優越性。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國家戰略和政策驅動之下,不僅有“一國兩制”方針下的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還有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廣東自貿區的南沙、前海蛇口和橫琴三個片區,擁有多樣性的制度環境。

第二,輻射能級不同。國外城市群基于人口分布吸引力的考慮,輻射範圍多集中在1小時通勤圈。在中國,基于新基建的高效發展和串聯優勢,五大城市群的空間輻射範圍更廣,城市群面積規模、人口規模和市場體量更大,例如:五大城市群的輻射範圍已經擴展至3小時城際或區際交通圈。

第三,發展模式不同。國外城市群的發展多依托和聚焦于某一特定資源優勢,動力相對單一。例如,紐約灣區資本雲集,有“金融灣區”之稱;舊金山灣區依托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高地資源,被譽為“科技灣區”;東京灣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帶之一,由高端制造主導,被稱為“産業灣區”。而中國五大城市群内部,通過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要素的流動,發展更為多元和綜合化,城市之間形成明顯的錯位與職能分工。

中國五大城市群的崛起和發展在遵循世界城市空間演進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具備明顯後發優勢,探索出一套更具在地性特色的“中國模式”。

國是直通車:您怎麼看城市化的這種新趨勢?

李倩玲:我們始終認為,對中國房地産發展的解讀,不應局限在傳統的住宅産業層面,事實上房地産發展也不僅僅停留在低效的載體打造上。樓宇經濟、創新驅動、物流布局、消費平台、文化功能等都已經成為各城市發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在這過程中,商業地産的發展以及運營管理是重要的支撐。

從城市到城市群,意味着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将更為密切,核心城市與衛星城機遇共享,傳統與新興機會并存。對于企業而言,更為多元的選擇需要從戰略高度探讨不同區位城市的投資機會及其組合。對于城市而言,要素高效流動将進一步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産業生态,彰顯城市特質等,這些都是城市化新階段帶給我們的新課題。

來源: 國是直通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