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4:42:06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1

胡一虎

今天,認真的把一虎一席談關于聯想的讨論看了一遍,以前呢,我對這個節目吵吵嚷嚷的風格,一直不感冒,作為辯論,我認為還是應該設定規則,比如說就像正規辯論賽,分一辯、二辯、三辯論最後總結呈詞。這樣每個辯手都能夠有破有立,針對對方各個辯手的回應進行反擊,各自才能達到通過不斷的反駁,樹立自己觀點的效果。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2

司馬南七問聯想

但是呢,一虎一席談作為一個電視節目,可能是考慮到節目效果吧,想要制造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緊張氛圍,節目中允許反對方插話打斷,這樣争論的焦點很容易因為對方的打斷而發生轉移。不過這次邀請的九個嘉賓還是很有分量,很有發言權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神舟電腦的總裁吳海軍、中關村的王鈞、通信觀察家項立剛、中關村子弟張捷等等,張捷的視頻最近在平台很火,爆了不少中科院的舊料,不過這次上節目好像沒能發揮出來,和君咨詢的李肅這次也來了,而且是代表司馬南,這算是對他和司馬南的合作關系的公開承認嗎?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3

這次節目請到的人,可以說都是比較有代表性,李肅是司馬南的朋友,應該也是合作夥伴,應該可以代表司馬南。項立剛和王鈞這次為聯想說話,他們一個是楊元慶的朋友,一個是中關村的資深老前輩,應該他們的發言比較有一定的代表性了。站在支持司馬南一方的還有大家比較喜歡的張捷老師,北師大的萬喆,還有一個律師陳旭。後來加入的還有聯想方的還有唐兆凡和吳海軍,加入司馬南方的還有一個深圳一個網絡公司的創業者。總共人數九個,4:5。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4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個問題,是否國資流失,這個問題,李肅指出三點,一、國資轉讓不能定向轉讓;二、司馬南指出2009年股份轉讓過程中流失13億,是有根有據的;三、2003年的國有資産法律可以評估,要求出示評估報告。王鈞很快就指出了,一、已經有專家指出此交易是在北交所挂牌交易的,經過國資部門監管的,一切程序合法合規;二、司馬南對财報解讀錯誤,統計淨資産時未扣除外資成分,(其實是少數股東權益,我之前視頻有詳細解答,看來這個概念确實很多人搞不明白啊),從财報上看國資流失是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專業法律問題,應當交由國資部門和法律部門去解決。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5

因被聯想站台而被網民圍攻的項立剛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6

通訊觀察家項立剛

這時胡一虎把話題交給律師陳旭,我以為陳律師應該要解答一下這次交易是否合乎法律框架的問題,結果,他隻是宣讀了一下當時苛刻的轉讓條件,有定向交易的嫌疑。項立剛則指出,受2007年美國雷曼兄弟暴雷的影響,聯想遭受重創,中科院當時其實是希望用盡快賣掉聯想股份的方法,來讓國資保值的,這正好是保全國有資産的一種手段。

這一局,我感覺是王鈞和項立剛完勝啊,李肅不知道是什麼身份,感覺是個辯論老手,很善于偷換概念,項立剛一說完中科院因受雷曼兄弟暴雷影響,想用出讓股份的形式保全國有資産。他馬上提出,不能因當時市場條件,就允許國有資産流失。搞得項立剛暴起反駁,劍拔弩張。張捷其實表現還是不錯的,發言很穩,保持了他儒雅風範,不過他顯然不适合這種針鋒相對的辯論場景,這局中,他也就強調了一下公衆質疑的權力。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7

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

比較出彩的是神舟電腦的總裁吳海軍,關注了聯想事件那麼長時間了,我當然知道神舟電腦是聯想控股的控股企業。不過吳海軍的發言确實令人印象深刻,作為行業中人,每次發言的有理有據,有條不紊。

關于國資是否流失問題,他回應說當時高管層并無權利決定當時的股權轉讓。這點我比較認同李肅的說法,無權決策,不代表是否有利益關聯,不過這其中微妙之處,隻有國資部門才有權問責了。

第二個問題是27位高管中有14人為外籍,這個問題,雙方沒有太大争議,在跨國企業,這屬于正常現象,認為換個角度來看,能夠讓外國人為中國企業服務,這并沒什麼不可。

關于嘉賓們争論的其他幾個點,都是吳海軍從行業的角度,給出專業的回答,還是比較令人信服的。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聯想高管的高薪問題,鳳凰衛視很嚴謹,統計出27名高管薪酬為9。33億元,占公司稅前利潤7.77%。跟這個相比,司馬南的30%占比數據是計算有誤的。 這時,王鈞和張捷,一直在圍着高管是否該拿高薪問題争論,張捷提出,國外很多高管拿到分紅激勵後,都是拿一美元工資的,分紅激勵也應該是薪酬一部分,拿了分紅激勵就不應該再拿高薪。這時候,吳海軍說話了,如果我是大股東,誰給我把公司做到世界第一,我願意給他分一半。然後他指出,聯想電腦收購IBM以後,有大量的國外高管,如果所有高管降薪,這些海外高管流失怎麼辦,聯想現在有75%的業務是在海外,人才流失後海外業務誰來運營。這個問題其實是個無法有結果的問題,公司要國際化,就一定會面臨要吸納不同國家的經營人才,由于不同的國家背景,國家的人均收入本身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同樣的聯想,如果總裁隻拿3000萬,而美國的區域總經理拿1.8億人民币,這樣是否國人就會覺得合理呢?這樣會不會有國人質疑聯想公司内部存在國别歧視呢?說實話,這個問題,我自己也覺得越讨論越困惑,也許,還是我們國家經濟還不夠強大,人均收入不夠高,所以才會存在這樣的争論吧。

司馬南談聯想最新事件(一虎一席談聯想)8

後面的問題,是聯想的高負債率問題,胡海軍表示這在行内都不是個問題,其他嘉賓也表示其實網絡上很多人也搜出惠普和戴爾的負債率做比較,都比聯想高,因此這算是一個僞命題。

接下來就到第五個問題,研發經費投入不足,聯想的研發經費僅占收入的3%,這個問題,王鈞指出,電腦組裝,現在已經不是科技密集型産業了,惠普和戴爾研發投入也僅有2.5%,如果要求聯想增加投入,等于降低自己利潤,加速自己滅亡。

接下來第六個問題,聚焦的聯想國内外産品的價差上來,唐兆凡和萬喆正在圍繞國内外不同稅收種類問題争論不休的時候,又是吳海軍站了出來,他指出,計算機配件的70%零配件都依賴國外進口,進入國内需要加一層關稅,而操作系統和cpu的核心技術都是在美國,電腦的6-70%的成本掌控在美國人的手上,他們有定價權,這是我們的軟肋也是痛點,而惠普和戴爾則直接拿台灣的産品放到國内來賣,所以成本更低。其實說起來電腦公司這麼多年以來,都仍然沒有脫離組裝車間啊,科技含量低,不是僅僅是聯想的問題,是這個行業共同的問題啊,看來企業要發展,核心競争力還是看科技啊,之前倪光南院士的眼光是及其正确的,隻可惜他沒能留在聯想一起走下去。

接下去由王鈞指出,作為一家跨國性質的公司,有他的驕傲有他的自豪,可能就是因為他的這種驕傲和自豪,容易令人看成傲慢,造成了這次公關的失敗。此時,李肅也指出正是聯想的不回應,成就了司馬南的這次成功。這會兒,所有人都開始表示聯想的公關是失敗的,張捷更是指出,聯想直到現在仍然躺在倪光南的技術上吃老本,直到現在,用的仍然是倪光南院士的主闆技術,沒有創新。這一點我表示不太理解哈,聯想好歹一年也有3個點的研發投入,每年專利也都不少了,不至于現在還在用30年前的技術吧。

這個時候,又是吳海軍站了出來,說他認為聯想的公關是成功的,當時我的下巴就掉了下去,接着他說到:聯想的銷售額,國内隻占25%,海外占75%,聯想的公關必須是全球的,國際的公關,必須照顧到各個國家的情感和關系。他覺得這次聯想不回應,也是正确的,他隻是不希望被人吃人血饅頭,他認為做企業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實事,是要讓企業活下去。

接下去,大家總結了一下,正反雙方算是統一了部分認識,首先,支持司馬南的萬喆指出,司馬南在是否涉及國有資産流失的問題上,對财報的解讀是錯誤的,如果他要證明真有國資流失,必須提供新的證據,此時,李肅好像還沒明白啥叫少數股東權益,不過,這裡也就略過了。其次,是高負債率問題,基于國際同行的負債率的接近,而且聯想的經營也算正常,因此,司馬南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個僞命題。第三個,聯想确實是缺乏技術基因的,3%的研發投入,跟科創闆13%的研發投入相比,确實差距太大,因此現在在金融上所做的探索,也可能是轉型上的嘗試。最後好像又是吳海軍來做了個總結,意思是,聯想沒有做成華為,但是他在電腦行業也做到了國際第一,我們不僅要為賽道上跑第一名的鼓掌,我們也要給以第二第三名的鼓勵。

鬧鬧騰騰中,節目結束了,整個節目中,王鈞和張捷是屬于比較儒雅的,項立剛是則是比較争鋒相對,北師大的萬喆也是發言咄咄逼人,吳海軍則是樸實誠懇。

一場讨論結束了,但是留下的思考卻遠遠沒能那麼快終止。在這段時間我跟網友們的交流中,基本上大家關心的問題,在這次讨論中,正反雙方都進行了激烈交鋒,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各位嘉賓們基本上都從各種不同緯度進行了解讀,不知道這樣的答案,會不會令大家滿意。

其實,我在上一段視頻中就曾經說過,其實關于聯想的這次質疑,是一次不會有結果的質疑,因為事件發酵至今,網民們已經在不同層面上對這件事情,各自都有着不同層面的解讀,是否所有人,都能夠像王鈞所說的那樣:就讓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經濟的歸經濟、内心的歸内心。

在當前國内外經濟環境的下行的背景下,聯想事件,其實就是一個縮影,照出了每一個人内心的焦灼。這種焦灼的情緒在長期大國關系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縮下,本身就是一觸即發,因為在此次司馬南的質疑下,是否國資流失、資本家還是企業家,馬上引發了一場全網的狂歡。

有人說,真理越辯越明,但是,我認為,這場辯論是注定不會有結果的。如果一定要有個結果,那隻有交由國資部門去專門審定。但是也正如節目中,中概股協會名譽主席 唐兆凡博士指出的,在美國的法院審理金融和商事案件時,有一個Business Judgment Rule(商業判斷規則),即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企業家的商業判斷一般不具有可譴責性,不會要求企業家因此承擔法律責任。因此,不能輕易質疑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這句話聽起來令人很不舒服,但是經營過企業的人也許才會明白,無論什麼時候,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許多人隻看到企業家站在聚光燈下面時光華四射的時刻,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沒能看到,再通向這個舞台的路上,多少屍骨累累已經零落成泥。中關村以前排頭前十的企業還剩下那幾家?所以,王均才會說,能活下來的企業,都值得我們尊重。

當然,我并不認可說公衆不可有質疑的權利,隻是想說,回到王鈞的那句話: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經濟的歸經濟,内心的歸内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