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顧名思義就是家庭訪問的含義。這是一種老師對個别家庭進行教育指導或者了解學生在家實際情況的有效方式之一。
表姐的女兒目前上初一,早在半個月前老師就約了家訪時間,從得知老師要家訪的那一刻開始,表姐就各種緊張。今天剛好就是雙方約定的時間了,表姐一大早就在群裡焦慮,不知道要跟老師聊些什麼,也不知道有哪些禁忌。
是的,面對老師突然提出的家訪,很多家長難免有些緊張。那麼如何接待老師家訪才是最得體的呢?曦曦媽認為記住“三要三不要”原則相當重要!
一、3要原則。
(1)大掃除必須做。
營造一個幹淨、整潔的家庭環境,是對老師最起碼的尊重。就像我們平日裡家裡來客人前,我們也要刻意打掃和整理一番一樣。
尤其是孩子的卧室和書架,一定要認真打掃和歸納。很多老師到學生家裡,都會在第一時間看看學生在家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卧室和書架。
整潔與家裡的東西多不多并不沖突,重要的是東西一定要有序擺放,這樣才能給老師留下一種非常舒适的感覺。哪怕老師家訪的目的有可能是為學生争取貧困生名額而來,但我們也不能為了凸顯貧困而刻意把家營造成一種髒亂差的感覺。
(2)茶水和水果必須準備好。
對于老師家訪這件事兒,很多家長心裡都滿是擔憂。一方面,擔心自己招待不周,老師會不會生氣;一方面,糾結自己要不要給老師準備禮物和禮金;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跟老師們交流些什麼話題……
其實,我們就把老師當自己家裡的客人就行了,不用過于緊張。提前準備好茶水,買一些水果備好,可能老師根本不會嘗上一兩口,但家長的态度很重要。我們應該讓老師知道,對于此次家訪,我們作為父母是非常重視的,是願意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的。
(3)必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聽到“家訪”二字,很多家長就如同見着了晴天霹靂,感覺到無比的緊張,甚至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對此,我們不需要過度緊張,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行了,畢竟老師也是除了父母以外,最想孩子優秀和出色的人。
另外,全家都應該注重日常禮儀,不能穿着居家服就和老師見面。如果實在是害怕到時候找不到話題,可以提前把自己想與老師溝通的事情羅列出來,做一個參考。
二、3不要原則。
(1)不要跟孩子吵架。
或許是過分重視家訪的原因,家長對孩子在老師家訪時的叮囑不經多了許多,而這種刻意往往會激起孩子的不滿,導緻雙方火藥味十足。
老師在家訪的途中,其實從剛剛踏進你的家門開始,老師就在悄悄地打量着一切。家長與孩子此刻是和諧相處還是水深火熱,其實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不良的家庭氛圍,會讓老師羨慕尴尬地境地,也會給老師留下一些不好地印象,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好心辦了壞事。
(2)不要把家訪變成了純粹的告狀。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認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理智的。孩子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不管在自己心裡還是在給别人講訴時,我們都應該實事求是。
部分家長為了營造自己特别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在老師面前營造出一種“我特别了解我的小孩兒”的現象,好像自己越是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老師就越是會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樣。
事實上,反反複複說孩子不好的家長,會給老師留下一種家長不懂得反思的印象。尤其是家訪時孩子也在身邊的時候,更是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畢竟每個孩子都希望在自己老師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3)不需要為老師準備貴重的禮物。
自作聰明的家長,總是喜歡另辟蹊徑去揣度老師的心思。
老師一說要來家訪,家長就覺得是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老師都找上門了?又或者開啟福爾摩斯模式,難道是見我沒有送禮,老師這次幹脆借着家訪的名義上門來要?
心中少種黑暗,多種陽光。不需要把老師想象成壞人,也不需要為了讨好老師而費盡心機購買貴重物品。老師家訪的目的是為了與家長、與學生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環境、學生個性以及在家表現等等,是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而來。
備點茶水或者水果,對于老師來說可能還容易接受,但除此之外的禮物,老師也絕不可能收。
——————
家訪,是以家校共育為前提的有效溝通方式。您是如何應對家訪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