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漸漸長大,母親卻漸漸老去。
而我們或是為了學習,為了工作,離别了母親,去到千裡之外。
每當和母親離别時,我都會想起清代詩人黃景仁的一句詩“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句詩出自他的《别老母》,隻有短短28字,卻感動了無數人。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景仁是清代著名的詩人,傳聞他的先祖是北宋的黃庭堅。
很多人都說好的詩詞,在唐宋的時候就被人寫盡了,明清的詩詞本就有沒落之感,再加上“文字獄”的高壓、“八股文”的盛行,真正排的上号的詩(詞)人沒有幾個,納蘭容若算一個,黃景仁也算一個。
納蘭容若在詞壇上的地位無需多言,“家家争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相對而言黃景仁就沒有那麼出名了。
他出身貧寒,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雖然他才華橫溢,卻一生都在為生計奔走,窮困潦倒。
這點來看,出身富貴的納蘭倒是幸運得多了。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便是出自黃景仁之手。
和納蘭容若一樣,他也有一個青梅竹馬的表妹,兩人心心相印,卻無法相守,為此他寫下了一組情詩《绮懷》,道盡了相思之苦。
而這首《别老母》同樣是他的代表作,句句沉痛令人不忍卒讀。
前面我們說過他年幼喪父,也就是說是他的母親獨自将他撫養成人,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母子間的感情也不消多說。
公元1771年,23歲的黃景仁外出謀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拜别老母親,寫下了這首詩。
字裡行間充斥着無奈、不舍、憂愁,這樣複雜又沉痛的别離之情令人不忍卒讀。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詩歌開頭兩句便點明了主題,一個“愁”字奠定了全文悲傷的感情基調。
詩人的“愁”不僅是因為離開母親,無法盡孝,恐怕還有羁旅他鄉,天涯淪落的悲涼感。
而這一切的離愁别緒都在那兩兩相對,默然無言,惟有淚千行中。
不舍的不僅是詩人,還有他的母親,所謂“兒行千裡母擔憂”。
可是即使再不舍,再擔憂她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前程,這大概就是很多母親的無奈。
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也許當時黃景仁的母親也曾在燈下密密縫,而這些詩人都沒有提及,隻是從離别的場面來抒發母子親情,同樣令人肝腸寸斷
“慘慘柴門風雪夜”,這一句是環境描寫,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内心的哀愁。
“風雪”在詩詞中并不少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有悲壯,有凄涼,卻都不像黃景仁這句“悲慘”,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大概是和他當時的心境有很大的關系吧。
說不清是因為天氣惡劣,加深了他内心的愁苦,還是因為他内心的愁苦,讓環境也染上了凄涼的色彩,總之這一句情景交融,将他荒涼、沉痛的心境寫到了極緻,讀來令人傷感。
“此時有子不如無”,這是他最後發出的慨歎,将他心中的悲苦之情推到了頂峰,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全詩隻有短短28字,無一生僻字,看似平常,實則字字沉痛,句句泣血,令人不忍卒讀。
著名作家龍應台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們和母親的離别是早已注定了的,隻是希望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那個最愛我們,還在默默等候的母親,常回家看看。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